3、浙江移动灾备中心系统建设项目技术建议书-V02.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浙江移动灾备中心云存储备份容灾系统
建设项目技术建议书
浙江移动灾备中心云存储备份容灾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设计原则
当前,业务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因此,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意义重大,数据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基于数据的灾难备份作为数据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至今已发布一系列的文件对灾难备份建设进行指导和监督。但是,从当前各级单位系统信息数据系统备份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还存在一些难点:
各级单位不但要购置全套用于数据备份的软硬件设备,还必须有专业的灾备服务队伍来维护这些软硬件,自建数据容灾系统成本高昂;
自己建设灾难备份中心,在投资、技术、维护力量等方面要求较高,灾备地点选址困难;
从项目技术可行到立项,从技术选型到招投标,灾备建设和上线时间周期长;
管理维护复杂:对灾备建设技术和专业人员储备要求高,要有专业的灾备服务队伍来维护这些软硬件;
缺乏基本灾难备份措施和统一的技术标准:许多重要应用系统没有建立基本的数据灾难备份措施,不具备恢复能力;重要应用系统灾难备份建设的标准不统一;
备份手段比较落后:部分单位还存在依靠手工备份方式实现数据备份的阶段;
没有统一的备份策略:各系统备份策略的随意性较大。
这些困难导致各级单位部分信息系统无法满足重要信息数据系统容灾备份的需求,也不符合国家对重要信息数据系统容灾备份的要求。因此加强重要信息数据系统容灾备份迫在眉睫。 建设浙江移动灾备中心云存储备份容灾系统,构建各级单位信息系统数据的统一云存储备份容灾平台,可以提升数据灾备服务能力,实现数据灾备资源的集约化建设和共享,减少重复建设,节约投资。
在方案的规划与建设中,我们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设计:
1、稳定性
数据灾备系统平台是确保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障,灾备系统的稳定可靠是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采用业界成熟、可靠的系统和备份、容灾技术。确保系统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不易感染软件病毒;系统具有充分的冗余能力、容错能力;同时数据灾备系统数据具有可靠的恢复能力。
2、可扩展性
各级单位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接入以及持续不断增长的数据量。数据灾备系统平台可无缝在线扩展,确保系统建设有序规划进行,满足本项目后期计划的扩容需求。系统设备安装使用简单,可以随时根据业务需求,增加处理节点来达到提升备份容灾系统的灾备能力。而传统的备份容灾方式通常要新建一套系统才能满足业务扩展的需求,极大的增加了系统建设的长期投入。
3、先进性
数据备份容灾系统是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其业务处理能力、扩展能力、多种IT环境适用能力,对于备份容灾系统的长期持续建设,避免重复投资方面有很高的要求。采用新型的基于应用级的备份容灾系统,可以通过更低的建设成本,实现更广泛、更灵活、更安全的数据保护机制。数据备份容灾系统的先进性体现在:可扩展性、开放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4、安全性
数据备份容灾系统的数据备份管理、备份存储都具有安全保障,备份和恢复数据安全认证访问与授权恢复管理,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在备份数据的传输过程中,采用多种类型和多种加密强度的数据加密技术,保证数据不被监听篡改和破译,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同时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备份容灾系统自身的数据安全也需要考虑,备份容灾系统内部的多个处理节点具备数据保护机制,防止单个节点故障后业务中断和数据丢失。
5、开放性
由于灾备系统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存在不同厂商不同架构的系统。数据备份容灾平台建设不改变各级单位当前生产系统现有的系统架构、存储架构、网络架构等环境,具备灵活多样的容灾备份实现方式,对各地现有系统尽可能小的影响。
实用性与成熟性
采用业界成熟、可靠和实用的备份和容灾技术,以确保数据备份容灾平台系统的可靠性。
易管理性
系统支持简体中文/英文,通俗易懂,操作方便、简单;系统具有充分的权限管理,日志管理、故障管理,统计报表,并能够实现故障自动报警;
绿色节能
系统满足环保与节能的要求,噪声低、耗电低、无污染。
国产化
优先选用国内主流IT厂家的设备,确保产品得到持续的技术支持和可靠的服务。
总体方案建设目标
在遵循数据级容灾建设整体方案总体建设原则的情况下,并达到以下建设目标: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建设,分级管理”建设思路,完成本次建设中的浙江移动灾备中心云存储备份容灾系统、外部各级单位的云存储备份网关和浙江移动内部的虚拟机应用的云存储备份网关,并满足未来接入更多单位的需求,设计支持性能、容量和功能等多个维度的可扩展性。
资源充分利用原则:按照“实用性、标准化、节约投资”建设原则,支持多种灾备接入方式,兼容业界主流的应用软件、操作系、虚拟化平台和现有的备份系统。
备份容灾系统参照国际标准SHARE 78,实现Tier 4 级以活动互援备份(热备份)为目标的容灾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