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
地理八年级(甲卷)·教学评价二(期中)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分成下图所示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 B.“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C“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D.“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2.将中国划分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区域的主要依据,描述错误的是()
A.“黄色中国”与“金色中国”——夏季风的影响
B.“金色中国”与“银色中国”——地势的高低
C.“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气候差异
D.“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气候的差异
3.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影响深刻。下列现象与当地环境相符合的是()
A.在内蒙古高原,当地农民总爱背着背篓
B.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吊脚楼
C.哈尔滨的冰雕在露天也能保存一个月
D.藏族同胞穿藏袍时总是只穿左边的衣袖而把右臂露在外面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下图为一幅剪纸作品,名为“煎饼飘香”。煎饼的食材主要是杂粮。据此回答问题。
4.剪纸中反映的生活场景常见于我国的()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5.该场景主要分布区()
A.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B.平原面积较小
C.农业以旱作为主 D.耕地多为水田
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甲地—电子工业 B.乙地—种植业
C.丙地—制糖工业 D.丁地—畜牧业
7.下列现象不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A.气候冷湿,松林成海 B.沃野千里,黑土广袤
C.稻米满仓,荔枝成行 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解析区域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征之一,不同尺度的区域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区域特征.如图为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各题.
8.图中位于地势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有()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9.图中b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
①土质疏松②缺少植被保护③夏季多暴雨④人类活动破坏地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关于图中各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地区为地上河,应加高加固堤坝
B.b地区利用黄土直立性特点,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C.c地区地势平坦,修建了多座水电站
D.d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1.关于北京市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国政治、文化中心②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方案的终点城市③北依燕山,西临太行山④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⑤历史文化名城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读我国南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作物以水稻、油菜、茶叶、甘蔗为主
B.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滇四个省区
C.是我国著名的“塞上江南”
D.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13.甲、乙两阴影区域示意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A.煤、铁等矿产资源分布集中 B.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
C.高等院校众多,科技智力资源丰富 D.邻近港澳,有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优势
按“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底,长江三角洲地区铁路营运里程预计达1.7万千米,其中高铁500千米。读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毗邻港澳,便于吸引外资 B.京广线连接了沪宁杭等城市
C.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资源、能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15.长江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是()
A.水运交通 B.金属矿产 C.风能资源 D.海洋空间
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居民到周边城市上班和休闲成为新潮流,这种“同城效应”依赖于()
A.精确的导航 B.便捷的交通 C.丰富的信息 D.发达的贸易
17.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窄香港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到30分钟内。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①极大缩短三地交通运输时间②促进港澳地区的长期繁荣稳定
③加强港珠澳区域间的经济合作④有利于珠江口水域的渔业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香港与祖国内地在发展经济中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