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课程,是北京大学历史系开设的全校本科生通选课。讲授时间为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
?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凝聚着人文学科的传统积累与学术生长点。课程强调基础,突出前沿,不求对中国古代史作面面俱到的讲述,而是侧重政治与文化两条线索,力图从宏观的、长时段的角度,使选课的同学对中国古代史有基本的把握。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当今史学界的前沿研究成果,引导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思考、剖析;使非历史专业的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中体味学术研究的规范与魅力。
????? 本课程共十三讲:
第一讲 贵族、官僚和爵禄、吏禄
第二讲??? 战国秦汉的儒、道、法
第三讲 儒生与文吏
第四讲 士族门阀政治
第五讲 中古玄学名士
第六讲 南北分途与历史出口
第七讲 南北文化交融与隋唐大一统格局
第八讲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第九讲 新型士人的境界和情怀
第十讲 规范与制约:文官制度的演变
第十一讲 学校与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第十二讲 从唐宗宋祖到一代天骄
第十三讲 政治文化中心的迁移与分合
??
?? 以上讲授内容,大体上涵括自上古至近古的历史时段。本课一方面注意择取中国古代重大的、基础性的历史问题,进行介绍和剖析,如士族门阀、大一统格局、丝绸之路、政治与文化中心的变迁等; 另一方面,则努力突出任课教师的研究专长,体现历史学的深邃与睿智。
教学队伍情况 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职称
职务
学科专业
在科学中承担的工作
邓小南
女
1950-06-14
博导
?
中国古代史
课程负责人
阎步克
男
1954-11-20
博导
?
中国古代史
主讲教师
叶炜
男
1971-10-30
副教授
?
中国古代史
主讲教师
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本课教学队伍整齐,师资水平突出。
从学历结构来看,三位教师皆系研究生毕业,其中两位为博士,一位为硕士。
从年龄结构来看,中年教师两位,青年教师一位。目前正值年富力强时期,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充沛的精力、灵动的思维形成有效互补。
从学缘结构来看,三位教师分别于198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成长于良好学术环境中。并且通过个人进修及出访等方式,获得较为宽广的学术视野。
担任本课程教学的两位教授,在相关领域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且在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对教学与研究皆有独到的理解。本课依托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的雄厚师资力量,既得到前辈教师的献计献策和积极指导,也有青年教学骨干作为坚强的后继队伍。
本课始终得到学校教务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积极支持,业务指导、技术保障有力而及时。与此同时,本课的专设助教(研究生),也承担部分辅导答疑及组织讨论等工作。 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是专题性的史学素质课程,其授课对象是非历史专业学生,没有现成的合适教材可供使用。目前我们将自编讲义做成电子书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阅读下载。
近年间,随着本课教学效果的成功,已有三联书店和北大出版社等若干出版单位前来联系出版教材一事。任课教师准备在成熟的时候修订出版教材。
?
扩充性资料:
本课给学生提供了参考书目和重要参考文章。考虑到大批选课学生同时借阅可能发生的困难,为学生提供了电子资源,供其自主学习使用。此外,结合各讲内容,我们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有代表性的著述,并向学生介绍扩大阅读范围的线索。对相关文章的查阅检索方式,我们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都随时介绍给学生。以这种方式,为不同程度、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层次的阅读指导。
?
网络教学环境:
自2003年以来,本课全面采取多媒体教学,任课教师制作了大量精美、深入浅出的PPT幻灯片以及课程讲义电子书,置于课程网站;北大历史系和北大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保证校内网络的畅通。网上资源随时更新,所有与课堂进程相关的内容、日程、作业、公告等,都可以随时在网上查到。网上课程讨论区已经逐渐成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园地。课程课件、课堂讲授结合网上答疑、网络论坛等多种方式,实现了立体式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本课程自2001年以来,每次上课人数均在150人左右,教室次次满座,已经成为全校最受学生欢迎的通选课之一。选课同学不但在本课学到历史知识与研究方法,还领略到当代优秀学者的风范,体味到学术研究追求严谨与创新相结合的精神。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本课有如下特点:
首先,本课强调基础,突出重点。课程讲稿全部由任课教师针对通选课程要求自己编写。内容覆盖了从先秦到明清(特别是西学东渐之前)的历史时期,所设计的专题突出了历史学应该具备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