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药理学培训班内部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药理学的复习方法与思路 一、药理学在执业药师考试中的权重。 权重:药学专业知识(一),含药理学部分和药物分析部分,卷面分值比例为6:4;药理学占60分。 二、药理学的主要内容 大纲一共八个大单元,40个小单元,100多个细目,300多知识要点。 总论:包括绪言、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及影响药物作用因素。 重点学习药效学及药动学的理论及参数在指导药物应用中的意义。 各论:分为七大单元,包括化学治疗药物、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作用于血液、呼吸、消化等系统的药物、影响免疫功能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 学习药物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重点关注各类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熟悉各类相关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三、如何复习? 如何解决? 1.要求:熟悉药理学的知识结构,重点掌握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复习方法:不择一切手段把重要知识点记住! 学习知识点,分析出题点,掌握考试点。 最关键的一步——彻底记住!——总原则:理解记忆。 A.基础知识的补充——磨刀不误砍柴工。 B.表格 C.关键词 D.图片 E.动画 F.口诀 3.做题:目的是了解出题点和出题的方式,反过来强化理解知识点,巩固提高学习效果。不做题会使大家陷入一个模棱两可的境地——看书都明白,做题全歇菜!——不可题海战,更不可不做题! 4.舍得——什么都想得到,结果会什么也得不到!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一)药物代谢动力学 1.药物的体内过程 (1)药物吸收及影响因素(2)药物分布及影响因素(3)药物代谢过程、药物代谢的结果、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酶诱导剂及抑制剂(4)药物排泄途径、药物排泄的临床意义 2.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血药浓度-时量曲线下面积、峰浓度、达峰时间、半衰期、清除率、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稳态血药浓度及其临床意义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或药代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生物转化)和排泄等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1.药物吸收及影响的因素 吸收概念: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除静脉给药外,其它给药均存在吸收过程。 (1)胃肠道给药 ①口服给药 常用给药途径,安全、方便和经济。但吸收缓慢,影响因素较多。 首过(关)消除:有些药物进入体循环之前在胃肠道或肝脏被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实际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过消除。 ●“首过”代表第一次,第一次通过肠粘膜及肝脏。口服给药具有首关消除,其意义在于具有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不能采取口服给药。 ●如硝酸甘油、利多卡因、异丙肾上腺素具有明显的首过消除。 ②舌下给药 药物从口腔静脉流向上腔静脉,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消除,对某些药物特别有意义。如舌下给予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或甲睾酮等。 ③直肠给药 用直肠栓剂或保留灌肠方式给药,药物通过痔上、痔中和痔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由于痔上静脉经过肝脏才能进入血液循环。因此,直肠给药仍避免不了首关消除。 比较口服、舌下、直肠给药异同点
给药方式 有无首关消除 上消化道刺激 是否常用 口服给药 有、明显 有 常用 舌下给药 无 无 不常用 直肠给药 有、轻 无 不常用 (2)注射给药 ①静脉给药 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生物利用度是完全的,没有吸收过程。静脉输注给药的速度必须严格控制,在油性赋形剂中的药物、沉淀血液成分或溶解红细胞的药物,不宜用这种途径给药。 ②肌肉注射水溶性药物肌肉注射吸收快,吸收速率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血流速率。 ③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给药吸收缓慢而较为恒定,可维持稳定的药效,但仅适用对组织没有刺激性的药物。 (3)其他给药途径 ①吸入给药 气体或挥发性药物(如吸入性麻醉药)可被肺上皮细胞或呼吸道黏膜吸收。 ②鼻腔给药 鼻腔黏膜丰富的绒毛和毛细血管,能促使药物进入血液循环,避免首过消除。 ③局部给药 如皮肤、粘膜的给药。 ④经皮给药 将药物涂擦于皮肤表面,经皮肤吸收的给药方式。但完整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能力是很差的,需在药物中再加入了促皮吸收剂。 2.药物分布及影响因素 概念:药物分布是指进入循环的药物从血液向组织、细胞间液和细胞内的转运过程。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进入血液后,与血浆蛋白结合成为结合型药物,未被结合的药物则称为游离型药物。 一般以血浆蛋白结合率来表示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