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校级后备干部考试题(答案).docx
教育系统校级后备干部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科研活动
D.协调
答案:B
解析: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学校的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信息沟通展开的,通过沟通可以协调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科研活动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协调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但不是基本途径。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
B.开发智力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答案:C
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开发智力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但它们都包含在教书育人的范畴内。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行为规范,而不是根本任务。
3.以下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活动
C.课程即经验
D.课程即生活本身
答案:A
解析:“课程即知识”的课程观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权威性,把课程看作是预先确定好的知识体系,学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没有充分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而“课程即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课程即经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课程即生活本身”强调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都体现了学习者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4.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德育
B.教学
C.体育
D.后勤工作
答案:B
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和品德等。德育、体育等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都围绕教学这个中心环节来开展。后勤工作是为教学等各项工作提供保障的。
5.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答案:B
解析: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这正是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要求。循序渐进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教学相长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促进;防微杜渐主要是针对品德教育而言,防止不良行为的萌芽和发展。
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答案:B
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是班主任协调各方面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7.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
A.教育活动中
B.教学活动中
C.师生交流中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价值观引导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程度等;在师生交流中,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所以以上选项都正确。
8.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被动、接受、合作
C.自主、竞争、发展
D.兴趣、发现、创新
答案:A
解析: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是传统学习方式的特点;“竞争”不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核心学习方式;“兴趣、发现、创新”表述不准确,它们是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效果或目标,而不是学习方式。
9.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答案:B
解析: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质、审美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对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质量规格比较笼统,没有明确指向社会价值;发展方向侧重于身心素质发展的指向;发展速度与教育目的的组成内容无关。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答案:D
解析:学校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