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结构耐撞性设计要求及验证.pdf

发布:2025-02-05约1.7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结构耐撞性设计要求及验证--第1页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结构耐撞性设计要求及验证

征求意见稿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耐碰撞设计类别2

5防撞设计情况2

6结构被动安全性3

7耐撞性的验证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可变形障碍物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3t刚性障碍物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7.5t可变形障碍物12

参考文献13

I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结构耐撞性设计要求及验证--第1页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结构耐撞性设计要求及验证--第2页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II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结构耐撞性设计要求及验证--第2页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结构耐撞性设计要求及验证--第3页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结构耐撞性设计要求及验证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耐撞性设计类别、碰撞场景、被动安全设计要求和耐撞性验证。

本文件适用于运行速度160km/h以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包括地铁、市域快轨列车、有轨电车、

轻轨车辆。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TB/T3500—2018动车组车体耐撞性要求与验证规范。

3术语和定义

TB/T3500—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被动安全passivesafety

采用相关系统或措施减轻碰撞事故产生的影响。

[来源:TB/T3500—2018,2.1]

3.2

耐撞性crashworthiness

车体以可控制的方式吸收冲击能量、减轻撞击后果和降低乘客受伤风险的能力。

[来源:TB/T3500—2018,2.2,有修改]

3.3

碰撞场景collisionscenario

为评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耐撞性能而规定的工况。

[来源:TB/T3500—2018,2.3]

3.4

爬车climbing

碰撞发生时,一节车辆爬上另一节车辆的现象。

[来源:TB/T3500—2018,2.4]

3.5

防爬装置anti-climbdevice

安装在车辆端部,在碰撞发生时能抑制车辆爬车行为的装置。

[来源:TB/T3500—2018,2.5]

3.6

压溃区collapsezone

车体端部结构中能够以可控方式变形吸能的区域。

[来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