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社区管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共管条件 1、社区参与及对自然资源共同管理的可能性论证。 2、社区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否适合进行自然资源共同管。 3、政策、制度、法律环境分析。 4、社区风俗的分析。 (三)共同利益者的确定及其对项目态度的分析 对主要的共同利益者进行如下一些专题性的调查: 与县乡有关领导进行有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讨论。 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村民进行有关当地社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专题讨论。 对保护区周边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人员进行访谈。 与保护区保护管理人员座谈。 (四)共管中经济激励的问题 对社区经济激励的种类主要有: 1. 直接提供发展或发展项目的资金; 2. 提供定向发展优惠贷款; 3. 提供公共设施建设的物资; 4. 帮助建设公共设施; 5. 提供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工具及设备; 6. 提供社区教育的资助; 7. 提供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 五、共管中的冲突管理 (一)冲突管理的概念 冲突管理指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为了特定的目标而对冲突进行的调解、解决活动,以防止现有冲突垂直(激烈程度的加深)和水平(地域或空间扩展)升级,最终化解冲突、缓解矛盾。 (二)冲突分析 1.冲突分析的关键因素:冲突分析是冲突管理的第一步,目的是让利益相关者理性地了解冲突的原因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了解他们在冲突中的关系,创造和建立相互理解与合作的条件。 2.常用冲突分析工具 (1)问题树:问题树是冲突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可以直观系统地分析整个冲突产生的原因,同时具有开放性和直观性,能够激发利益相关者参与到问题的分析之中。 (2)排序: 根据一定的要求对调查问题进行评分,按分数高低排列顺序。 (3)冲突矩阵:找出最主要的冲突 (4)利益相关者分析:确定冲突涉及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 林分质量下降 乱砍滥伐 管护不力 护林员报酬低 护林员职责不清 工作量大难度大 群众参与不积极 经营条件差 资源贫乏 农业生产条件差 农业结构单一 法制观念淡薄 宣传 不力 执法不力 经营不善 剔枝随意 病虫害危害大 随意放牧大 抚育不及时 问题树 3.冲突分析的步骤 第一,收集资料,鉴别冲突主题; 第二,分析冲突原因并排序,确认需参与冲突管理的利益相关者; 第三,让不同利益相关者清楚各自在冲突中的立场、利益和需求; 第四,分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和利益,寻求与确认共同利益。 (三)冲突管理策略 1.双赢:指通过自己最有限的利益妥协和让步满足他方的基本利益目标,从而真正取得自己长足稳定利益目标的一种冲突管理策略。 2.沟通:沟通是冲突管理的重要策略,指通过各种方法有效促进冲突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差异中寻找共同点和达成共同协议的基点为最终化解冲突创造条件。 3 .谈判协议的最佳替代方案(BATNA):指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协议,能够满足己方利益的最佳替代选择方案。冲突各方如果都能知道自己谈判协议的最佳替代方案,就能够对如果协商谈判没有成功,自己接下来应该怎样做心中有数,并且可以在谈判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BATNA。 案例: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村民可持续性共管生物多样性 【案例】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村民可持续性共管生物多样性 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执行、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赵俊臣研究员具体组织实施的“中国云南省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YUEP)”于2001年8月-2004年8月,在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沙乐和临沧市云县后箐彝族乡实施。到2007年,项目已结束将近3年,项目创造的以村民为主体的共管自然资源组织、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社区村民监测生物多样性和替代能源等做法仍在继续。 一、以村民为主体的社区自然资源共管模式 YUEP项目创造的村民为主体的共管自然资源模式,是在两个乡一级成立流域共管委员会、在48个村成立了46个村民共管小组。由于以村民为主体,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以村民为主体的社区共管的特征体现在: 1、参与的广泛性; 2、权属的明确性; 3、激励的有力性; 4、冲突调解的及时性; 5、发展的可持续性; 6、当地适应性或可接受性。 二、以直接民主方式选举共管组织负责人,一方面保证选举出的都是村民信得过的人,另一方面选举出的人只能对村民负责,克服了现有村民委员会并不能完全代表村民的弊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