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的整体性设计问题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态建筑的整体性设计问题研究
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生态建筑的整体性设计,进而不断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化,以期整合多种技术系统,促进建筑工程项目利益的群体化。
前言
中国经济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经济追求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我国建筑市场中对建筑的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生态建筑设计也从理论逐渐向实践转化。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生态建筑的整体性设计,进而不断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化,以期整合多种技术系统,促进建筑工程项目利益的群体化。
生态建筑的相关概述
1.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
生态建筑又称为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以及绿色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生态建筑设计是从建筑的景观、功能、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强调合理和适度的以生态为标准。采用生态建筑技术能够提高建筑的科技水平,并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进而提高建筑的适宜度,促进建筑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不断改善。在建筑设计中有效应用生态技术能够对建筑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形成良好的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有效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同时降低建筑的工程项目成本。生态建筑不仅巧妙地利用了自然资源,而且给我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给我们一个“居住新概念”。
2.生态建筑的基本要求
生态建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系统内的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对系统的整体性功能进行设计,强调生态建筑设计的内容、模式以及目标等多方面,实现功能的整合。生态建筑的设计追求形态以及功能上的两种层面,形态上主动建筑材料的生态感,在功能上更加注重能耗的低水平化,注重考虑能源间的可再生以及循环利用。整体设计理念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应用,既注重外在设计的生态感,又兼顾内在的低能低耗,完整打造纯生态。
3.生态建筑的基本内涵
生态建筑的内涵主要有四个层面:(1)实现资源的最大化节约,不仅要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同时还要降低资源的浪费;(2)对环境的良好保护,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减少建筑污染以及二氧化碳等的排放;(3)符合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强调为人们提供高效、使用以及健康的建筑使用空间;(4)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应该在结合自然特征与生态规律的基础之上,从整体性考虑,提高自然环境的应用水平,减少人工层次的改造,促进自然环境与人工构造的和谐发展。城市的规划应该要在对本地的区域评价以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涉及到气候、风俗、区域文化、环境构造以及建筑机理等多种内容,并深入探究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以及利用强度等问题,进而不断促进生态建筑的整体性功能的改善。
我国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生态建筑发展的背景下,现实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一种创可贴式的伪生态建筑,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多种流行的生态建筑技术,进行技术的拼盘处理。建筑工程中的生态技术成为一种风格化的标签,过分强调技术的应用,而忽略了整体性功能的设计。一些生态建筑没有考虑到地方气候的差异化,过分依靠智能化的设备,忽视了生态建筑的具体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一些生态建筑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设备,忽视了对技术的本土化适应的改造以及创新,单纯强调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了生态建筑的整体性功能的提升。一些生态建筑依然沿用传统的设计模式,忽视了建筑地区的气候等条件的差异,最终产生了创可贴式生态建筑,形成了资源的浪费,甚至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生态建筑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对生态建筑的市场缺乏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市场定位不明确;(2)选址和规模的确定缺少依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自然景观资源破坏;(3)项目缺少特色,受时髦、流行的市场影响,项目建设重复性很大,造成直接竞争资金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4)设计、施工不够精致,雷同缺乏新意,对生态主题和内容挖掘肤浅,难以吸引游客。
生态建筑中应用整体性设计理念的必要性分析
生态建筑所提出的是生态平衡,生态建筑在规模上具有差异性,能够分为不同层面的生态子系统。生态系统的建设必须要遵循整体论的思想,将建筑工程项目看成是一个开放性的生态系统,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同时要考虑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对生态系统的整体以及部分进行综合设计,以期提高生态效率,减少负熵流输入的负面影响。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 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 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生态建筑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风能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