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急救护理学核心要点与实用技巧解析.docx
急救护理学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一、概念: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急救成功率、增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為目的;以現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為基础;研究多种急危重症病人急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二、急救护理学的范围
1.院外急救:
2.急诊科急救:
3.危重病救护:ICU
4.劫难救护;
5.战地救护;
6.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7.急危重症护理的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三、急救护士的培训与认证
1.国内:本科生必修+在职教育
2.我国上海等地从起,对急诊工作2年以上护士进行分批培训认证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成与管理
第一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成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為一体的急救网络,既院前急救负责現场急救和途中救护,医院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2.EMSS包括三个基本构造
(1)院前急救中心
(2)医院急诊科
(3)ICU或各科室绿色通道
3.急诊医疗体系的构成(理解)
通讯指挥系统:
現场急救组织:
带有装置的运送工具:
院内急诊科:
重症监护病房:
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一.院前急救
1.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多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現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既从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的这一阶段的救护。
2.院前急救的原则
先排险后施救
先重伤后轻伤
先施救后运送
急救与呼救并重
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結合
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3.院前急救的重要任务
(1)為院外呼救的患者提供院前急救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時的紧急救援
(3)执行特殊任务時的救护值班
(4)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
(5)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
4.院前急救的特点
突发性
紧迫性
艰难性
复杂性
灵活性
流动性大
現场以对症治疗為主
对急救人员素质规定高
二.医院急诊科
1.医院急诊科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中心环节。
2.医院急诊科的重要任务
急诊医疗、急救医疗、教学培训、科研、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护任务。
3.急诊科转运模式
独立自主型、半独立型、轮转型
4.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
醒目的志,急救优先;
合理配置,规范培训;
对的分诊,有效分流;
首诊负责,无缝衔接;
分区救治,优化流程。
三.重症监护
1.概念:重症监护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重症监护单元ICU是由专业医护人员应用現代医学理论和高科技現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专业化集中监测、治疗和护理的场所。
2.ICU运作模式:
专科ICU、综合ICU、部分综合ICU
第五章急诊分诊
第一节概述
概念:急诊分诊是指急诊患者抵达急诊科后,由分诊护士迅速、精确地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分诊级别,根据不一样等级安排就诊先后秩序及就诊区域,科学合理地分派急诊医疗资源的过程。
狭义:是急诊护士根据患者的主诉及重要症状与体征,对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判断,安排救治次序和分派专科就诊的一项技术。
广义:是在综合多种原因的基础之上,最大程度地合理运用医疗资源,使最大数量的患者获得及時有效救治的决策过程。
2.急诊分诊的作用
安排就诊次序
患者登记
急处置紧
建立公共关系
记录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3.急诊分诊人员设置
急诊分诊护士:至少一名急诊分诊护士,负责搜集医疗护理有关信息,如患者就诊時的主诉、BP、P、R、T、病情危重程度的判断等级等
其他人员:职工、护理辅助人员、保安人员
第二节急诊分诊程序
一.
1.书P69表5-3急诊预检分级原则流程(识记)
2.表5-4MEWS评分
二.急诊分诊流程
1.分诊问诊
OLDCART模式:用于评估多种不适症状
O(onset):发病時间,既“何時感到不适?”
L(location):部位,及“哪儿感到不适?”
D(duration):持续時间,既“不适多長時间了?”
C(characteristic):不适特点,既“怎样不适?”
A(aggravatingfactor):加重原因,既“有什么引起不适?”
R(relievingfactor):缓和原因,既“有什么可舒缓不适?”
T(treatmentprior):来诊前治疗,既“有无服过药/接受过治疗?”
2.PQRST公式:可用于疼痛评估
P(Provoke,诱因):疼痛发生的诱因及加重与缓和的原因。
Q(quality,性质):疼痛的性质,如绞痛、钝痛、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烧灼样等。
R(radiate,放射):有无放射痛,向哪些部位放射。
S(severity,程度):疼痛的程度怎样,若把无痛到不能忍受的疼痛用1一10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