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作文教学的三个关键词.doc

发布:2017-03-09约1.35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作文教学的三个关键词 乐于表达 自由表达 充分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能力之于现代人的生存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作文及作文教学愈来愈重视。有的专家提出以作文为中心来设计语文课程;有的学者建议将作文从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课程;有相当多的教师正在尝试着从表达入手实施阅读教学,结合阅读教学指导习作方法,随文练笔。武汉市的中小学生“楚才杯”作文竞赛已连续举办了29届,并多次扩容,依然一证难求,这项赛事被誉为武汉市的一张名片。这一切证明了作文在学生、家长、教师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作文教学研究因此也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教学的内容超越了课本中那几篇作文,很多学校及教师自主开发了行之有效的极具特色的作文教学课程内容;教学突破了那种“40分钟指导、40分钟练写(课后)、40分钟讲评、20分钟修改(课后)”传统的低效的模式,我们看到很多作文课40分钟完成激趣、练写、讲评及修改的教学内容,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出现了诸如“话题作文”“活动作为”“绘本作文”“想象作文”“生活作文”“游戏作文”“童话作文”“素描作文”等作文教学模式,涌现了一批作文教学名师,形成了一些作文教学流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练习要与学习、生活、社会联系起来,学生习作练习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中学写小练笔,可以写日记记录日常生活练笔,可以写调查研究报告练笔,可以给政府建言或给灾区的小朋友写慰问信来练笔,可以参加作文竞赛或给报刊投稿练笔,可以办校刊办班报练笔,可以开展童话作文接龙游戏来练笔,甚至可以用出作文集的方式来练笔。 这些作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供了广泛的可资借鉴的经验,更为我们持续开展作文教学研究、探索作文教学规律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视角。但是,面对这纷繁丰富的研究及其成果,我们的一线教师显然难以也不需要兼收并蓄全盘接收。我们要透过这些研究及成果,参照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 的建议,并结合儿童学习心理,找到作文教学的本质及规律,找到学生作文水平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的三个关键词依次是:乐于表达、自由表达、充分表达。 一、乐于表达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很少有人在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坚持下去并取得成就的”“对某一项活动的喜欢,会大大降低参与该项活动的疲劳感” 这样的教育学名言和心理学结论听起来都显得有些老生常谈,但它所揭示的真理却永远不会过时。兴趣、热爱是一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儿童作文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是儿童学习表达和交流的活动,他们要是不喜欢或没兴趣,其学习效果肯定是会让人失望的,更遑论高效教学了。那种不关注学生作文兴趣而想通过技能训练追求作文教学高质量的作法只能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因此我们教儿童作文,首先要把目光放在怎么让他们喜欢和有兴趣上,而不是作文水平要求及技法上。管建刚老师将“兴趣比技能重要”位列于其九大作文教学主张之首,可能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吧。课程标准用了7个自然段对作文教学建议进行了表述,其中3个自然段直接或间接谈到了写作兴趣问题。并在这部分的第一自然段就明确提出让学生“乐于表达”。可见“乐于表达”是作文教学关键中的关键,我们不能不重视它! (一)怎么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而乐于表达呢? 在谈到当年从事写作的动机时,莫言说是为了顿顿有饺子吃,因为他那时看到一个写文章的人就经常有饺子吃。在那个食不果腹经常饿死人的年代,吃饺子就是他很高的需求,就是他的写作动机。但是时代不同了,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资得到极大的丰富,吃顿饺子对大多数学生的吸引力恐怕是有限的。虽然物质刺激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但相对而言,人们对精神的需求更为突出。那么学生有哪些精神需求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成功者”。马斯诺需求理论表明: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高层次的需要。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一样都有这样的心理需求,他们甚至比成人更渴望被认可、被赏识、被需要,更有参与欲望和表现欲望,更有急于证明自己的冲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可通过作文教学转化成为“乐于表达”的动因。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通过表达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进而实现持续拥有“乐于表达”的积极心理状态。所以我们在设计作文教学时要考虑满足学生什么心理需求,怎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评价作文教学时要思考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没有,满足到什么程度。这比要求写多少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会了什么技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