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承德市高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海拔3800m以上的安第斯山区,地理大发现后,马铃薯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传
播到中国后,作为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以极高的出现频率支撑起了中国人
的餐桌。当前,我国马铃薯种植在保障粮食安全及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1.对于生活在高原的青海人来说,马铃薯在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其原因是()
①马铃薯已成为主要粮食作物②气候适宜,马铃薯产量高③当地人喜食马铃薯④当地农业科技水平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青海大规模种植马铃薯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昼夜温差大,热量丰富B.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C.多地形雨,水分条件好D.高原环境,与原产地相似
3.我国马铃薯种植在保障粮食安全及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②作为主粮生产,改变农民营养结构③增加农民收入④优化农业产业
结构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1.A2.D3.B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我国马铃薯是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已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①正确;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海拔3800m以上的安第斯山区,青海省位于高原地区,种植气候适宜,马铃
薯产量高,②正确;青海省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较广,种植时间早,当地人喜欢食用马铃薯,③正确;相比
而言,青海省农业生产技术较落后,④错误。综上,①②③正确,故选A。
第1页/共13页
【2题详解】
青海省位于高原地区,热量条件较差,A错误;高原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土壤发育条件差,土壤肥力低,
B错误;青海位于高原地区,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C错误;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海拔3800m以上的安
第斯山区,青海省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条件、高原环境等方面,与原产地相似,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马铃薯可以作为畜牧业的饲料和加工原料,产业链较长,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
业机会,①正确;马铃薯在我国是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饮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形
成过程,短期内不能作为主粮生产,改变农民营养结构,②错误;马铃薯的单产和总产量都有提升,增产
潜力较大,可增加农民收入,③正确;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④正确。综上,①
③④正确,故选B。
【点睛】相对于其他主粮,马铃薯生长所需的温度更低,对不利环境的适应性更强;马铃薯抗旱性强,对
水分利用率比其他粮食作物高;马铃薯产业链长,产品加工附加值高;适宜种植马铃薯的范围广,遍及全
国;马铃薯增产潜力大,我国未来粮食缺口较大,开发前景广阔。
城市群是中国区域人口和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和空间发展形式。城市群过度集聚或分散均会弱化人口
集聚效应。关中平原、滇中等部分发展壮大型城市群面临着人口集聚不足的困境。当城市群内部人口合理
集聚时,所产生的规模经济能够催生出集聚效益,进而大力推动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为城市群的持续繁荣
奠定基础。下表示意2020年EZipf=1.33标准下19个城市群人口分布合理性分类及集散方向(表中有未显
示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集散方向合理性分类城市群数量
非常合理(∣q-1.33∣<成渝(0.01)、黔中(0.02)、山西中部(0.03)
50.05)、辽中南(0.03)、呼包鄂榆(0.03)
合理范围
基本合理(0.05≤∣q-1.33∣<
哈长(-0.05)①10.1)
轻度不合理(0.1≤q-1.33宁夏沿黄(0.16)、京津冀(0.16)、天山北坡
4<0.3)(0.19)、兰西(0.29)
集聚过度
中度不合理(0.3≤g-1.33
—0<0.6)
第2页/共13页
重度不合理(q-1.33≥0.6)②—
关中平原(-0.11)、滇中(-0.12)、长三角轻度不合理(-0.3<q-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