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末恋情.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屆台北大學飛鳶文學獎•評論組決審作品{編號 002}•頁 1
世紀末戀情
──評張愛玲《傾城之戀》
一、前言
「她的時代感是敏銳的,敏銳的甚至覺得時代會比個人的生命更短促。」文化評論家楊照是如此
看張愛玲的。第一次接觸張愛玲的小說便是這篇文章。在物品的雕琢和人物的刻畫讓人有深刻的印
象。在接下來的內容裡,將針對篇名、人物描寫和鏡子的使用來討論。
二、內容
傾城之戀
可以說,「傾城之戀」涵蓋了三方面的意義。〈一〉這是一部敘述美人戀情的故事:一代傾城美人
白流蘇雖然離婚七八年,仍保有著她的美貌。甚至在寶絡相親時,「不經意」的搶了寶絡的風頭。造
成她們的姐妹情產生裂縫。她的美貌卻讓她游移在沒名分的情婦身份中,不似古代佳人輕易擄獲君主
的心,白流蘇卻因能忍辱終於找到她的未來。〈二〉這是一部打破傳統的故事:生長在腐舊的家庭;
身為一個窮遺老的女兒,離婚就已經使得家族裡議論紛紛,後來還和寶絡的相親對象─柳原,墜入愛
河。可以說是打破傳統之牆的新時代女性代表!〈三〉這是一部名符其實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使
得漂移不定猶豫不決的柳原想要好好把握他們之間的感情。基於移情作用,何不就當作香港的陷落是
老天傾覆一個大城市來成全他們的愛情呢!這件事使得柳原萌生想娶流蘇的開始,使他們得以有個圓
滿結局,打破美人誤事的古代傳說!達到張愛玲所慣用的「反高潮」。
鏡子意像
甫看這篇小說,「鏡子」在我心中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研究張愛玲傳達的意像的眾多論文中,
難免都會加以提出對鏡子的討論。水晶在《張愛玲的小說藝術》裡更是指出「張愛玲讓他的故事中人,
處身在一個裝滿了玻璃、鏡子的世界裡」。鏡子,不外乎映出深層的性格和內心的想法,探索真實原
本的自己。但是張愛玲使用鏡子的技巧哩,最令我感傷的,是乍看之下最平淡的描寫卻觸動心靈深處
的認知哀傷!
「流蘇突然叫了一聲,掩住了自己的眼睛,跌跌衝衝往樓上爬,往樓上爬……設了樓,到了她
自己的屋子哩,她開了燈,撲在穿衣鏡上,端詳他自己,還好,她還不怎麼老。」
第二屆台北大學飛鳶文學獎•評論組決審作品{編號 002}•頁 2
因為想到青春的逝去和新生命到來感到恐慌的流蘇,急忙去照鏡子。雖然只是照鏡子「確定」自
己的容貌,但卻讓我大大震撼!人們看不到自己的容貌卻可以時時注意別人的容貌,往往將自己最好
的面容映在腦中,卻會在鏡子裡「不經意」發現歲月刻畫的痕跡或是不合宜的舉動,沒預警下打破腦
中固有的藍圖是多麼感慨震驚啊!
多樣性格
張愛玲對於人物個性安排最精采懾人的,便是創造「具備了種種矛盾與藝術性的衝突」性格。若
非看完整篇小說,必定無法確切描述其人物的性格!白流蘇切切實實惟一古典傳統的女人。在一開始
的豋場,雖然顯得飽受委屈,然而,卻是悄悄的透露著在如此時空背景成長下所需蘊含的精歛思緒與
忍辱骨氣。從剛開始的「如棄婦般的自怨自艾」到「微微飛了個眼風,做了個手勢」首次的點出白流
蘇自信自己傾城之貌,後來「忍辱等待擺脫情婦的身分」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過程讓人不禁擔
心氣急離婚的白流蘇是否能忍辱等待?讓人不禁心急委屈落淚的白六姐是否能主導愛情?還沉浸於
白流蘇舞在胡琴伴奏舉手投足的媚惑時,卻懷疑著是否看錯了她陰陰的不懷好意的笑。
有著多樣性格的描寫活化了一個「人」的呈現。寶絡在起初的印象是不拘小節、清新俏麗,然而,
在風頭被白流蘇搶盡的同時,「一陣風將身上珠寶裝飾卸下不發一語的回房」。而白夫人聽女兒哭訴時
是一派嫻熟貌,怎知致力於讓寶絡去相親是為了不讓旁人議論「虧待了沒娘的七小姐」甚至冷落了同
去相親的白流蘇。
三、結語
每讀一回張愛玲小說,便染上幾分的古典。在〈紅玫瑰與白玫瑰〉裡,振保為男性中的代表人物;
而女性的代表人物則是〈傾城之戀〉的白流蘇。置身在白流蘇與范柳原互相鬥智的驚心戀情,旁觀時
代新女性的產生和花花公子的覺悟。最後,遇到後來落魄的印度公主,反襯出白流蘇的成功。不論是
散文還是小說,慘澹的結局總是在心裡挖出幾個窟窿;美好的結束總是往心靈注入幾分滿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