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大熊猫(说课稿)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9大熊猫(说课稿)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大熊猫这一章节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国宝大熊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保护现状。通过图片、视频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观察力和好奇心,激发对大熊猫的保护意识。
2.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和整理能力,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大熊猫的生态环境。
3.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艺术创作能力,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现对大熊猫的喜爱。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活动中共同完成任务,分享学习成果。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如黑白相间的毛色、圆滚滚的身体等。
②学生能够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栖息地选择、繁殖行为等。
③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2.教学难点
①学生在观察大熊猫的图片时,能够区分其与其他熊科动物的不同之处。
②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大熊猫的生态环境变化对其生存的影响。
③学生在讨论大熊猫保护问题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设计简单的保护方案。
④学生能够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如绘画、写作等,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视频,生动直观地介绍大熊猫的基本信息。
2.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和保护问题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实施实验法,通过模拟大熊猫的生态环境,让学生体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2.制作教学课件,将大熊猫的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3.运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线查找大熊猫的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用亲切的语气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一种非常特别的动物,它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就是大熊猫。你们知道大熊猫有哪些特点吗?”
2.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老师鼓励每一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讲授
1.老师通过PPT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形特征。
老师说:“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这张图片,这是一只大熊猫。你们能看出它的哪些特点呢?”
学生们观察后回答,老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2.老师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老师说:“大熊猫是一种生活在我国四川、陕西等地的动物,它们主要以竹子为食,性格温和,是我国的国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老师详细讲解大熊猫的食性、栖息地选择、繁殖行为等,并配以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3.老师讲解大熊猫的保护现状。
老师说:“虽然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它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大熊猫的保护现状。”
老师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大熊猫保护工作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三、课堂互动
1.老师提问:“如果你们是大熊猫,你们会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学生们积极回答,老师引导他们关注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2.老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了解的大熊猫保护措施。
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大熊猫,并派代表发言。
四、实践活动
1.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大熊猫”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老师说:“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想法,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出你们心目中的大熊猫。”
2.学生们开始创作,老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熊猫的特点、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记住大熊猫的特点,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为保护大熊猫贡献自己的力量。”
2.老师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大熊猫,了解更多的保护知识。
老师说:“课后,请大家继续关注大熊猫,多了解一些保护知识,让我们一起为保护大熊猫贡献一份力量。”
六、课堂小结
1.老师对学生们在本节课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大家表现得都很棒。希望大家能够把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成为保护大熊猫的小卫士。”
2.老师提醒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