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创新学习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拓展创新学习理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邹志虎
内容提要: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又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但它必须借助适当的途径才能转化为正确的教育实践。基于此念,我国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构建了目标导学的创新学习理论体系,以顺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求,以造就出新世纪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 目标导学 探究性学习 可持续发展观 创新学习
创新意识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得到发展与进步,而人类自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提升与完善。在教育理论更新的新时代,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但它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把这种先进的思想观念转化为正确的教育实践。
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其关键是以先进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和教育相对落后,如果在教育发展上能够找到一种先进的思想观念并由此出发,就会在思想上建立起一个新的起点,以实现思想上的跨越,从而带动教育的新发展。基于此念,产生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导学创新学习理念,并围绕着这一理念,创建了素质教育目标导学的理论体系。
素质教育呼唤目标导学理念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主题性教育,也是提升人性、优化人的本质、塑造自由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教育,可以说,主体性是人的素质的最高表现,又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规定,人的主体特性即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的素质和本质的集中表现。
教育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可以选择以目标导学为途径来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
所谓目标导学,就是应用素质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导学过程中塑造学习主题,发挥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以教学为中心带动学校教学的整体变革,从而实现学校工作的全面优化。
“教育”的拉丁文本义就是“引导”。可以认定,“导学”的思想可谓是源远流长。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曾创造了“问答法”,“辩论式”,“助产术”等导学方法。中国的孔子倡导“启发式教学”,而其后学则提出了“道(导)而弗牵”的思想。当代美国的杜威提出了“教育即指导”的理论,我国的钱伟长则提出了“教育的工作就是引导”等重要的教育理念。凡此种种皆为人们提供了“导学”的宝贵思想资料。
无数教育实践证明,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把古今的“导学”思想与美国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和掌握学习理论加以融合,就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目标导学的理论和方法。
目标导学的“导”具有三种内涵,即目标引导、学法指导和潜能开导。之所以倡导运用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目标是激进学生前进的动力
恩格斯说:“人们通过每一个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目标一旦确立,并且变成自觉追求的期望,这个目标就会激励人们为之奋斗。
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引导、定向、控制盒激励的重大作用。
导学目标理论采用了目的性目标和行为性目标,均发挥着有力的引导和控制作用,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导学目标是目的又是手段,也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导学目标把各类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蕴含其中,且具有“三个控制和引导”的功能。即控制教学内容、引导教与学的行为,集目的与手段于一身。通过导学目标的内化,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并随着知识的内化和积淀,形成学生的各类素质。同时,借助导学目标形成的阶梯,引导学生沿着知识的阶梯攀登科学高峰,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目标导学的评价核心是“四个坚持”和“四个突出”。也就是:“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突出评价中的人的主体性;坚持对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全面评价以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坚持对教育活动的全程评价以突出形成性评价;坚持发挥教育评价的综合功能以突出激励和发展功能。”由此明确了素质教育目标导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功能。
教育研究中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导学评价的目的是:在正确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从而对素质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做出价值判断,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活动。
素质教育的目标导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五项基本原则”和“五个基本观点”。
具体地说,“五项基本原则”包含方向性原则、校本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差别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而“五大基本观点”是指科学精神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观点、人本主义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观点、主体与主导相结合的观点、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观点、评价集体与评价个人相结合的观点。
正是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构筑了目标导学的一整套操作体系和技术模型,从而使学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