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压强催化剂二.ppt

发布:2018-01-02约2.93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气) N2O4(气) △H=-56.9kJ/mol 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B.对2H2O2 2H2O+O2的反应,使用MnO2可加快制O2的反应速率 C.反应CO+NO2 CO2+NO ΔH0,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 2NH3 H0,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 2.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 2X(g)+Y(g) 2Z(g) 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运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平衡: Cl2+H2O H++Cl-+HClO,若向氯水中投入少量碳酸钙粉末,下列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方向正确的是 (  ) *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执教者:赵志祥 N2(g)+3H2 (g) 2NH3(g); △H =-92.4kJ·mol-1 如何才能得到更多的氨气? 原平衡 v1(正)=v1(逆) 改变条件 v2(正) ≠v2(逆) v2(正)﹥v2(逆) 平衡 移 v2(正)﹤v2(逆) 平衡 移 新平衡 v 3(正)=v3(逆) 平衡的移动 正 逆 1.概念: 一、化学平衡移动 2.研究对象: 已建立平衡状态的体系 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化学平衡状态,建立新的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3.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 v,正≠ v,逆 浓 度 【回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 化学反应速率 温 度 压 强 催化剂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已知铬酸根和重铬酸根离子间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H2O 2CrO42-+2H+ 橙色 黄色 实验2 实验1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溶液由黄色向橙色转变 溶液由橙色向黄色转变 增大生成物浓度,可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K = c2(CrO42-)c2(H+) c(Cr2O72-) 减少生成物浓度,浓度商Qc ﹤K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理论分析 化学平衡常数 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少生成物浓度,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少反应物浓度,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根据图2-21的数据,分析压强改变是如何影响合成氨的平衡的? N2(g)+3H2(g) 2NH3 (g) 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K = c2(NH3) c(N2) c3(H2) 压强增大,体积减小,浓度增大,气体分子数越多,变化越大,浓度商Qc ﹤K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理论分析 化学平衡常数 P53 2.对于某些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通过改变反应容器的体积来改变体系的压强,有可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增大压强, 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红棕色) (无色) 热水 常温 平衡移动的方向 冷水 热水 热量变化 气体颜色 步骤 变深 变浅 平衡向逆反应 方向移动 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 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 吸热 放热 降低温度, 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改变的条件 平衡移动的方向 平衡移动的结果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减小生成物浓度 增大体系压强 减小体系压强 升高体系温度 降低体系温度 小结: 正反应方向 使反应物浓度减小 逆反应方向 使反应物浓度增大 逆反应方向 使生成物浓度减小 正反应方向 使生成物浓度增大 aA(g)+bB(g) cC(g)+dD(g) △H0 a+b c+d 正反应方向 体系压强减小 逆反应方向 体系压强增大 逆反应方向 体系温度减低 正反应方向 体系温度升高 浓 度 压 强 温 度 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浓度、温度、压强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