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页。其中第Ⅰ卷 1至4页
第Ⅱ卷1 至 7 页,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本试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等在其活动中都可以产生水C.核糖体、质粒、酶等结构或物质中肯定没有核糖参与组成的是酶. 花生种子富含脂肪,小麦种子富含淀粉,淀粉和脂肪均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且等质量的淀粉和脂肪分别同时燃烧,淀粉的耗氧量低于脂肪
2.如右图P1、P2为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A室内溶液浓度为2mol/L,B室内溶液浓度为15mol/L,C室内溶液浓度为15mol/L,实验开始后,P1、P2分别如何移动
A.P1向右、P2不动B.P1向右、P2向右
C.P1向左、P2不动D.P1向左、P2向左.( )
5. 硅藻是单细胞的藻类,硅酸盐是硅藻生活必须的营养物质,将两种硅藻——星杆藻、针杆藻混合一起培养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化如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 下列实验描述中,正确的是( )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用抽样检测法,观察记录数据,然后制成坐标曲线
D.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颜色变浅是液泡里的色素发生了渗透作用下列是.
B. 尽量使用含12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13C或14C的产品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C.
D. 将0.1 mol/L的NaOH溶液与0.5 mol/L的Cu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制得氢氧化铜悬浊液,用于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密度为d g/L的某气体纯净物一个分子的质量为g
B.251g水中含H+离子个数约为10-10NA
C.常温常压下,g羟基(—1)所含的子数为NA
D.1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0.NA个H+A.图可以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B. 用图2所示装置蒸发FeCl3溶液制备无水FeCl3C.曲线图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氢氧化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变化
D.图
11、含有一定量NaOH溶液中,逐渐通入一定量 CO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蒸干,得到晶体物质。其质量m 与通入气体体积V(CO2)的关系如图。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 整个过程中的溶液,一定存在等式:c(Na+)+c(H+)=c(OH-)+c(CO32-)+c(HCO3-)
B. 晶体物质:a点是NaOH;b点是Na2CO3 ;. c点的溶液中存在c(OH-)-c(CO32-)= c(H+)+c(H2CO3)
D. 若通入1.344 L (标况),则m=13.12 g
12、分析下列各项分子式的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10项的分子式应为( )
13、将一定量的H2、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足量Na2O2粉末(Na2O2体积忽略不计)的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直至反应完全。恢复到原温度,容器内的压强为原来的1/4,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是A.3 B. C.2 D.一质量为m的铝球用细线悬挂静止在足够深的油槽中(如图甲),某时刻剪断细线,铝球开始在油槽中下沉运动,通过传感器得到铝球的加速度随下沉速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且铝球速度为零摩擦阻力也为零。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铝球下沉的速度越来越小
B.释放,铝球加速度C.油槽对地面的压力先后不变
D.铝球下沉过程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克服油所受摩擦阻力所做的功16、人造卫星甲、乙分别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乙是地球同步卫
星,卫星甲、乙的轨道平面互相垂直,乙的轨道半径是甲轨道半径
的倍,某时刻两卫星和地心在同一直线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