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高中政治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PAGE
1-
统编版(2025)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政治权利与义务
(1)在我国,政治权利与义务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责任。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以选举权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数量已超过9亿。2023年,全国共有超过2.7亿选民参加了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投票率达到93.7%,充分体现了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2)政治义务则是公民应当履行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如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卫祖国等。以遵守宪法和法律为例,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2019年工作报告》,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审查起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5400件,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1000多万件,其中涉及公民义务的案件占比较高,体现了公民履行政治义务的普遍性。
(3)在实践中,政治权利与义务的行使和履行需要平衡。例如,言论自由是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但同时也需遵守法律,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以网络言论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亿,网络言论自由成为公民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然而,随着网络言论自由的广泛行使,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旨在规范网络言论,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行使。
第二章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日益丰富。以基层群众自治为例,根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23年,全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已超过600万个,覆盖城乡基层社区。这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通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形式,让广大公民参与到社区事务的管理中,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度。例如,某市在2023年通过居民议事会的方式,让社区居民就小区环境、公共设施等问题发表意见,参与决策,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和自治能力。
(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新的平台。近年来,我国网络平台在推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0.11亿。网络论坛、社交媒体、在线调查等平台,成为公民表达诉求、反映问题、参与讨论的重要渠道。例如,在2023年某市组织的一次在线调查中,共有超过100万人参与了关于城市交通管理的意见征集,政府根据民意调整了交通管理政策,提高了交通效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不仅体现在基层自治和互联网平台,还表现在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等多个层面。以民主监督为例,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的《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开展了11次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了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专项工作报告。这些调研和审议活动,有助于公民通过人大代表等渠道,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在民主决策方面,某省政府在2023年针对一项重大政策,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最终形成了符合大多数群众利益的政策。这些案例表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正逐步扩大,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章国家机构与政治制度
(1)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以201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例,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这是我国首次制定专门针对外商投资的法律,体现了国家机构在立法领域的权威和效率。
(2)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国务院自己的决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数据,2023年国务院共召开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70余次,讨论通过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为司法机关,分别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50余万件,审结140余万件;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0余万件,提起公诉30余万件。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司法机关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一起重大贪污腐败案件,涉案金额高达数十亿元,涉案官员被依法判处重刑,有力地打击了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