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整改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审计整改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审计整改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审计工作在维护企业财务秩序、保障投资者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审计整改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审计整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审计整改的效果,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近年来,我国审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审计整改环节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企业对审计整改的重视程度不够,整改措施不力;另一方面,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整改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导致整改效果不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也对企业经营和投资者利益造成了潜在风险。因此,研究审计整改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审计整改概述
1.1审计整改的概念
审计整改是指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审查、评估后,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纠正和改进的过程。这一概念涵盖了从发现问题的识别、分析到整改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后续的跟踪与评价等多个环节。在审计整改过程中,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不仅要确保整改措施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还要对整改结果进行监督和核实,以确保被审计单位能够真正实现财务状况的改善和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
审计整改的概念强调了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的双重特点。首先,它是基于问题的识别和评估,旨在找出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整改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其次,它关注的是整改的结果,即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审计意见进行了有效的纠正和改进,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整改目标。这种结果导向的特点要求审计整改工作不仅要注重过程,更要关注最终效果,确保整改工作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审计整改的概念还体现了责任与风险共担的原则。在整改过程中,被审计单位需要承担起整改的主要责任,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则需要对其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整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这种责任与风险共担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被审计单位对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能够促使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更加严谨地对待审计整改工作,确保审计整改的顺利进行。
1.2审计整改的意义
(1)审计整改对于维护企业财务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审计署发布的《2019年度审计工作报告》,2019年全国共审计了各级各类单位26.6万户,查出各类违规问题金额超过1.2万亿元。通过对这些违规问题的整改,有助于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规范财务行为,降低财务风险。例如,某上市公司在2018年因财务造假被监管部门处罚,经过一年的审计整改,公司财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0%,股价也实现了稳定增长。
(2)审计整改对于保障投资者利益具有积极作用。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往往依赖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信息。通过审计整改,可以确保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从而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共披露了约1.5万份审计报告,其中约70%的审计报告显示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这表明审计整改在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审计整改对于促进企业合规经营具有深远影响。合规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而审计整改正是推动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国会计报》的数据,2019年,我国共有约3.5万家企业因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其中涉及财务造假、内部控制缺陷等问题。通过审计整改,企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合规经营水平。例如,某知名企业因内部控制缺陷被监管部门处罚,经过审计整改,企业内部管理得到加强,合规经营水平显著提升,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
1.3审计整改的原则
(1)审计整改的原则首先强调的是依法依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审计整改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审计准则和行业规范,确保整改措施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在实际操作中,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需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方案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随意放宽或变通规定。例如,在2018年,某企业因违反《公司法》相关规定被责令整改,审计机构在审查其整改方案时,严格对照《公司法》要求,确保整改措施合法有效。
(2)审计整改的原则还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这意味着审计整改工作应以发现和解决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为核心,重点关注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合规经营等方面。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