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2
法政学院
本科生学年论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思想建设的意义
班 级: 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汉)
学 号: 20091101191
姓 名: 王瑞
指导教师: 李贵忠
2011年 11月 1 日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法政学院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汉) 王瑞
指导教师:李贵忠
摘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保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战略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 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民族间相互区别的最主要的标志,它蕴含着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而文化则是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而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主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人民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基于文化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地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同时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资源、是生产力。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当今世界范围内,文化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就是“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 ,文化产品和服务给社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价值;同时文化也是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场。西方国家往往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对其他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力图实现“和平演变”的图谋。当前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关键阶段,因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抵制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我们结合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定义来看一下,概括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形成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在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既尊重差异,又包容多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领域,不断协调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文化发展,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祖国培育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保证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们对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要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除了要有发达的经济外,还要有繁荣的文化作支撑和指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当今世界,在和平发展的趋势下,一个国家国民的现代化素质、科技教育水平、民族文化精神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是现在国与国竞争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用先进的教育、科学、文化,给人以知识的武器,提高人们的知识和技能,促使人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文化蕴含着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智力因素,它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进行生产的热情。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如果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物质文明也要受到损害。我们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有利于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信念,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巨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