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期末试卷.doc
泉州市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1863年,博物学家赫胥黎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的理论。对比类人猿与人的特征,可以作为该理论依据的是()
①两眼生在前方
②面部表情丰富,有喜、怒、哀、乐等表情
③直立行走
④没有尾巴
⑤拇抬(趾)与其他四指(趾)分离,能抓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如图为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营养物质和氧气的示意图,则下图“甲”处内应填(???)
①羊水②脐带③胎盘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3.现有一病人既患夜盲症又患佝偻病,十分苦恼,医生建议他吃药的同时,再补充一些食物。你认为他应补充的最佳食品是()
A.胡萝卜 B.鱼 C.动物肝脏 D.新鲜蔬菜
4.下表是某班级同学测定的花生仁和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与实际能量的数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食物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四组平均值
实际能量值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7261
8108
9576
9850
8699
23500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11844
11860
12390
13860
12489
31800
A.食物中能量的多少决定了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值
B.核桃仁含能量高于花生仁
C.燃烧装置吸热是导致实际能量值大于测量值的唯一因素
D.操作不当会导致小组间数据出现差异
5.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的酶能促进淀粉初步分解
B.胃只能暂时贮存食物,不能初步分解蛋白质
C.小肠皱襞和绒毛多,能扩大消化和吸收面积
D.大肠能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6.下图所表示的实验,探究的是()
A.淀粉遇碘变蓝色 B.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
C.唾液的消化作用 D.浆糊中是否含有淀粉
7.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牙釉质被腐蚀、软化,变色,最后龋洞会深人牙髓腔引起牙痛。下列行为习惯中,容易形成龋齿的是()
A.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B.经常喝牛奶
C.经常摄人含钙的食物 D.睡前吃含糖量较高的零食
8.如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乙图都表示吸气状态
B.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乙图都表示呼气状态
C.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丙图都表示呼气状态
D.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丙图都表示吸气状态
9.感冒时,常感到呼吸不畅通,这主要是因为()
A.鼻黏膜充血肿胀 B.气管分泌的黏液增多
C.喉结肿胀,喉腔变小 D.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减少
10.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是()
A.流经食物道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D.不有利于保护声带
11.下列不属于人体排泄途径的是()
A.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B.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C.汗液通过皮肤排出
D.食物残渣通过消化系统排出
12.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①至⑦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肾单位是由①②⑥等部分组成
B.①②起过滤作用,⑥起重吸收作用
C.③、⑤、⑥中尿素浓度最低的是⑥
D.健康人进食过咸的食物,⑦中盐分会增加
13.出入肾小球的血管是:
A.均为小动脉 B.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
C.均为小静脉 D.入球为小静脉,出球为小动脉
14.泌尿系统的组成是()
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B.肾脏、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C.肾动脉、肾静脉、肾脏、肾单位 D.肾单位、肾脏、输尿管、收集管
15.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被细菌感染时,图中的②会显著增加
B.当图中①数目超过正常值时,易形成血栓
C.③在毛细血管中呈单行通过
D.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④结构
16.在一次车祸中,一青年左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失血200毫升。对这样的伤员,下列治疗措施没有必要的是
A.股骨复位固定 B.输血200毫升,及时补充血量
C.皮肤伤口做止血处理 D.注射抗菌素,防止伤口感染
17.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心脏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左心室的壁最厚。
B.心脏内部有四个腔,3和9是心房,4和10是心室
C.7是肺动脉,其中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
D.在3和4,9和10之间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18.慢性贫血患者突发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推测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测定值最可能偏离正常范围的是()
A.红细胞、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