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pdf
★2025年1月20日
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n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
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
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新技术,更代表着生产应用的新范式,能够催生新产业和新业态。大
模型的学习模式类似人类大脑的处理机制,基于一个通用底座,通过学习不同的数据,能够形成多样
化的能力,而无须针对特定任务开发定制算法。通过自然的人机交互,用户可直接通过对话生成应用
程序,用户就是程序员,数据和场景本身就是软件应用。这一突破改变了软件开发范式,使软件开发
由代码驱动向语言描述驱动转变,在需求分析、代码编写等软件开发的各个流程,都显著降低了技术
门槛、提高了开发效率。这种新范式同时也给软件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带来了新模式,使各行业的体系
变革和生态发展都有了新逻辑和新路径,促使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兴产业的形成
和发展,将引领产业变革,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主阵地。
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和治理挑战不容忽视。由于大模型自身结构和生成机制存在漏
洞,有被恶意攻击的风险,同时大模型自身的知识表达和学习模式还存在缺陷,经常出现常识性错谖、
杜撰内容等“幻觉”。
为此,应建立针对大模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管与治理体系,从数据安全、模型安全、内容安全、
伦理安全等多个角度,保障大模型研发和应用安全可信。同时,为充分发挥大模型的带动作用必、须
确保大模型的健康合理应用。然而,当前在大模型应用上仍存在一定误区。一是将生成式人工智能
“工具化”,仅将其视为生成文案的办公工具。这种应用方式大大限制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潜力°大
模型不仅可以用于文案生成,还能够在数据分析、决策支持、辅助管理等多个重要环节发挥作用,其座
用价值远超办公自动化。二是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神化”,误将其视作万能助手。虽然大模型具备腰
大的通用能力,但在专业领域的赋能往往依赖专业知识,通用大模型难以满足需求口有与根粉专业
领域的知识和需求定制专用模型相结合,才能实现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支持。
(摘编自《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活力与应用潜力》,《学习时报》2024年月14日)
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牛1°
材料二:
人既是理性的,也是情绪化的,正是理性与情感的融合构成了人性的基础。交互主体性表明,作
为具有自主性和目标导向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极有可能以一种不对称的主体形态进入人性领域,忽
略人类情感和直觉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和压制人类的深层欲望,改变人类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平衡和协
同机制。
理性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决策支持,识别出人类可能忽视的模式和
趋势,大大增强了人类的理性判断能力,从而为人类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和更广泛的选择。但是,这种
增强也可能导致人类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的分析和判断,削弱人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同
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打破以人际交互为基础的分布式认知模式,逐渐形成一种以大语言模型为
中心、人类个体为边缘节点的认知模式。情感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影响人类对情感的认识和
表达,使得人类在长期的人机互动中逐渐习惯于程式化的情感交流模式,忽视了人在真实人际关系中
的独特情感需求和体验,改变人类行为的情感动因。
人工智能对人性影响的另一个表现是对人类文化演化的影响。人类文化形成与演化的关键在于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