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专题2微生物的利用新人教版选修1解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 + + - + + + 培养 基乙 + + - + + + + 培养 基甲 水 CR 溶液 琼脂 纤维 素粉 淀粉 无机盐 酵母膏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 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培养基乙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纤维素酶”“刚果红”。 (2)隐含信息:两种培养基中有琼脂的为固体培养基,无琼脂的为液体培养基;淀粉是微生物的碳源,不含纤维素粉不能作为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实验的选择培养基。 (3)关键知识:土壤中某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酶的作用、刚果红染色法、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 (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能被纤维素酶分解为葡萄糖,如图: (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且需要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答案:(1)纤维二糖 葡萄糖 (2)红 透明圈 (3)不能 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 不能 培养基乙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2.(2015·临沂模拟)莠去津是一种含氮农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请据图回答:(已知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 (1)由图推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的过程称为 , 目的是 。 (2)在将C瓶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之前通常要进行 ,将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 法,从图中看本实验采用的是 (填“前者”或“后者”)。 (3)一段时间后,培养基出现无透明圈和有透明圈两种菌落,我们筛选的目的菌是菌落中 的细菌,该菌落生长所需的氮元素主要来自 。 (4)为弄清固体培养基中的非目的菌落来自C瓶菌种还是培养基,应如何设置对照组? 。 【解题指南】(1)关键信息:“莠去津是一种含氮农药”“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 (2)隐含信息: ①无氮培养基+过量莠去津为以莠去津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 ②图中菌落分布均匀的培养基是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获得的。 【解析】(1)图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的过程称为选择培养,目的是初步选择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并提高其密度。 (2)将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由图中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分布可知,该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包括梯度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 (3)根据题目信息“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可知,能够降解莠去津的目的菌分解莠去津,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因此可以选择菌落周围存在透明圈的细菌。由于培养基中只有莠去津一种氮源,因此分解莠去津的微生物所需的氮元素主要由莠去津提供。 (4)为弄清固体培养基中的非目的菌落来自C瓶菌种还是培养基,应设置灭菌后不接种菌种的培养基,与实验组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若培养基上无菌落出现,则非目的菌落一定来自C瓶菌种,若培养基上出现菌落,则说明非目的菌落可能来自培养基。 答案:(1)选择培养 初步选择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并提高其密度 (2)梯度稀释 稀释涂布平板 后者 (3)有透明圈 莠去津 (4)配制的培养基灭菌后不接种菌种,与实验组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加固训练】 1.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以下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 酶。 (2)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 ,操作时采用 灭菌的方法。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_______ 和 发生这种反应。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 时就加入刚果红。 (选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