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溶解性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及含量测定方法 编制说明.docx
3
《水中溶解性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及含量测定
方法》(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制定《水中溶解性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及含量测定方法》标准,来源于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58)下达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通知(国标委发〔2024〕32号),标准计划号T-469。本标准制定任务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58)归口管理。
标准主编单位为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参编单位为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中核武汉核电运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周期为2024年4月-2025年5月,即12个月。国标委在计划通知中要求2025年4月21日前完成征求意见稿;2025年6月25日前完成送审稿;2025年7月25日前完成报批稿。
(二)编制背景和意义
水中溶解稀有气体同位素及含量特征在铀及氦气等战略资源勘查、核反应堆泄露监测、地震监测、地下水勘查、核电站废物排放监测、核废物
4
处置场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以上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水中溶解性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及含量测试的精度,拓展稀有气体同位素应用范围,在国内首次制定该国家标准,既有实际需求,又有利于在国内前瞻性地引领该方法的标准化实施与推广,提高水中溶解性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及含量测试的精度与准确度,为国家核战略服务奠定基础。
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十分注重稀有气体同位素及含量分析测试方法的研究,多个实验室均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内部测试流程,但却没有检索到国际标准。水中溶解稀有气体同位素及含量检测与核产业活动密切相关,贯穿于核材料处理过程的前、中、后端,标准方法的制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编单位在前期已经制定并实施了水中溶解稀有气体同位素及含量测定核行业标准、国防标准,技术成熟度较高,经济性可行。该标准的实施属应用性标准,不会对相关单位的经营成本影响较大。制定该标准具备很好的基础条件:标准编写单位具备很好的硬件条件,具有HelixSFT、Nobless、HelixMC等不同型号的大型惰性气体质谱仪,且惰性气体质谱仪配置多个检测器,可对其多个同位素实现同时测定,显著提高同位素的测试精度。申请单位配备了水中稀有气体纯化、分离系统、气体样品的定量进样系统。标准编写单位之间可以实现数据相互比对、数据质量评估、测试方法的及时改进。技术方面,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在稀有气体同位素分析技术研发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样品采集、样品纯化、标准气体配制各有所长,有效形成了优势互补。此外,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涉及多个领域,为不同环境下水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方法的验证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条件,标准编写单位具备制定国家标准的基础和条件。
5
(三)主要工作过程
(1)前期研究阶段(2023年1-2月)
组织标准起草人员,收集相关资料,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稀有气体实验室已有测试经验基础上,讨论了水中溶解性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及含量测定方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编制要求,在广泛收集相关研究资料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水中溶解性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及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状况、进展及成果,讨论形成标准文件编写提纲。
(2)讨论稿研究阶段(2023年3-5月)
根据编写提纲,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20001《标准编写规则》等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性规定。遵循GB/T20001.4《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中确立的规则,把试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处理作为标准核心技术要素,试验条件、试剂或材料、仪器设备、试样等作为规范性技术要素。按照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空气饱和水制备设备、取样设备、称重设备、气体提取、干燥、纯化及分离设备)、分析设备试验环境、样品(采样铜管制备和预处理、样品采集)、试验步骤(空气饱和水的制备、样品预处理、样品中溶解性稀有气体纯化分离与测定)、试验数据处理(样品中溶解性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计算、稀有气体含量测定值的计算、测试报告、精密度)、附录等次序进行讨论稿的编写。
(3)计划申报研究阶段(2023年7月-2024年7月)
2023年7月,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发《关于提交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的通知》。标准起草组按照通知要求准备材料,提交了《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申报书》和讨论稿,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