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第九课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课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
阜南一初 邵盈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律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对问题归纳能力。 知识与能力 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在集体学习中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在集体生活中我们都渴望秩序与和谐,平等与自由,这些愿望的实现什么来保障呢?那就是—法律。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老师打开课件)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一)法律与生活
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想一想:
(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提示: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理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没有交通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如果没有法律,就没有,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靠什么调节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行为?
提示:风俗习惯。
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创制法律目的是什么?
提示: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
教师归纳:
(多媒体出示问题: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目标导学三:法治代替人治
活动五:“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
(多媒体出示小游戏活动要求)
活动:主题:“自己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准备五类人员分工小纸片,写下他们分别要扮演的五个角色,如“政府(管理人员)”、“法官”、“商贩”、“执法人员(警察)”、“社会成员(平民)”。要求先弄清自己的角色,按照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组内交流,再在班内展示,相互评析。
讨论:
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教师强调: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目标导学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活动六: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
(多媒体播放“回眸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视频)
思考:
(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性的标志事件?
提示:
①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②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
③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⑤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是什么?”
提示: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二)学法用法
活动八:法律小故事
(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
早晨8点多,张女士刚起床,就听见院里一片嘈杂:原来是他们院子一个老爷子由于年岁已高,反应稍慢,骑自行车稍稍碰了一条小狗,牵狗人不依不饶,非得逼老爷子赔偿。张女士看到情况就下了楼,问清了碰狗的时间后,对牵狗那人说:“第一,我们需要你出示合法的养犬证。第二,您遛狗的时间不对,有关法律规定是晚7点以后至第二天早7点之前!”听了张女士的话,牵狗人也自觉理亏,搭讪了几句就走了!
(多媒体出示问题)
思考:这个法律小故事告诉我们法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明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