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传播模式2解析.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传播学第二章 ——传播模式传播模式 是指研究传播过程、性质、效果的公式。传播模式的分类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研究中出现了反映不同观点和不同/view/1702413.htm研究方法的多种模式,但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模式。早期多为单向线性模式,50年代以来普遍强调传播是双向/view/2112139.htm循环过程。具有代表性的传播模式是:(1)微观?1、线性:①5W ②香农---韦弗模式?2、控制论:①奥斯古德与施拉姆 ②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③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④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的概念模式⑤丹斯模式 ⑥纽科姆ABX模式及其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2)宏观?1、系统论:①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②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③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媒介系统依赖模式)????????? 1、5W模式—拉斯韦尔 又称传播的政治模式。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谁传播者who说什么内容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给谁受传者whom取得什么效果what 5W模式的进步意义1、第一次将传播过程清晰的呈现出来,是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2、对后来的传播学研究影响重大。将传播学研究划分为五大领域,模式概括性强,对大众传播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5W模式 的 局限1、忽略“反馈”传播因素,没有揭示人类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2、香农-韦弗模式 又称传播的数学模式。1948年由美国数学家C.E.香农和W.韦弗提出。特点是将人际传播过程看作单向的机械系统。讯息讯息讯息讯息信宿信源发射器信号接收器信道噪音来源(编码)(解码)香农-韦弗模式 的 优缺点 特点:1、导入“噪音”概念,讨论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干扰。2、提高了人们对信息科学在传播过程中作用的认识,为以文理结合的方式考察传播过程打下了基础。缺点: 缺乏反馈线性传播模式的缺陷: a、把传受双方的关系、角色和作用固定化, 不能发生转换,在实践中这种转换经常存 在 b、缺乏反馈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 性质。(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控制论的传播模式3、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讯息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释码者编码者译码者经验范围讯息4、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媒介组织大量的受众每个接收者都扮演译码释码和编码的角色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大量同一的讯息个体从属于群体、在群体内讯息得到再次解释或加工可能的反馈来自各种信源的信息输入特点: 1、突破了传统的直线性单向传播模式,注意到了反馈因素,传播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没有传者和受传者的概念。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 2、最适用于人际传播的模式。缺点:1、把传播双方视为完全对等的关系。2、更适用于人际传播,而不适用于大众传播。浅析微信的传播模式一.微信传者与受者的高度融合 一般来说,信息的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传者要通过媒介将内容传给受者。但是却不能够全部被吸收,效果也各不相同。 但是微信的传者与受者却是高度融合的。每一个用户都是受众,也是传播者。你自己就是一个信息平台,是一个媒体。平民化是多媒体传播的一个重要表现。微信传播和接受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传播者和受众几乎在瞬间就能进行校色的转换。 由于微信自媒体传播的优越性,传统的大众媒介渐渐被边缘化。 二。议程设置的自由性议程设置的含义:媒体通过有选择地报道新闻来把社会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放向在微信里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去“设置”想要传递的信息,并不需要是专业媒体想要传递的。三.多极化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多层次的社交链,让受众在传播中不再“沉默”。全方位的服务让所有的周边功能都与微信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重点 在于分析其角色功能,而非传播过程。适合于人际传播,不太适合于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种不平衡的非等量的传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