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新技术企业国际竞争力探究文献综述7700字】.docx
高新技术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TOC\o1-2\h\u27436高新技术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271811.1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1
114551.1.1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 1
49181.1.2企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 2
200901.1.3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4
95041.2GVC参与度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4
190841.1.1全球价值链参与度 4
220491.1.2GVC参与度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6
61521.3文献评述 7
23502参考文献 8
1.1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相对已经比较成熟,文献十分丰富,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将有关文献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1.1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劳动生产率不同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例如A国生产一台电脑所花的时间比B国要少,则A国在电脑上具有比较优势,若A国生产一单位奶酪所需时间比B国要长,则B国的比较优势为奶酪。一个国家出口其比较优势产品,进口其他国家比较优势的产品,两个国家便能通过贸易这一行为都获得收益,因为他突破了本国的生产边界曲线,可以享受到PPC曲线以外的产品。赫克歇尔和俄林在1919年提出了“要素禀赋论”,进一步拓展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贸易的内容和方向由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要素资源禀赋决定,例如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并不一样,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本的要求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各国不同的资源禀赋则决定了其国际贸易的进出口产品和方向。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者们将研究与开发(RD)、规模经济、人力资源、产品差异等引入比较优势理论使其更加完善,形成了后比较优势理论(HelpmanandKrugman,1985;GrossmanandHelpman,1989,1990)。
(2)新贸易理论
波斯纳(M.V.Posner,1961)提出技术投入也是决定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拓展了传统的基于资本、土地和劳动等基本生产要素的国际贸易决定理论。维农(R.Vernon,1966)也认为技术投入具有重要意义,其提出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模型认为技术领先国先后经历三个阶段:1.新产品诞生?凭借技术垄断或优势出口;1.国外公司习得技术,模仿生产?技术领先国出口下降;3.从别国进口?享受别国低廉劳动力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结束意味着这个产品技术优势的结束,但是技术领先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赚取的利润和时间优势,技术优势便可以创造新产品、更新技术从而再次获取技术优势。可见技术投入和创新对国家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都至关重要。
(3)波特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波特(MichaelE.Porter,1990)发表的《竞争战略》(1980)从产业层面,《竞争优势》(1985)从企业层面,《国家竞争优势》(1990)从国家三个不同大小的维度对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进行阐述。其中企业竞争力主要由买方和供货方的讨价能力、替代品和潜在对手的取代能力及现有竞争对手决定。基于以上五个方面,企业有三个获得竞争优势的方法:1.低成本策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运营成本等,如此企业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也具有价格优势和扩大规模的先手优势;1.差异化策略:产品的同质化意味着产品容易被替代,竞争对手之间也更容易发生价格战,产品差异化不仅可以保持消费者的忠诚度,树立企业品牌,而且可以降低商品的价格弹性,与对手之间的竞争可以绕开价格竞争,更加多元化;3.目标市场策略:企业竞争时,应当对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区分商品的受众或者根据消费者特点开发相对应产品,合理调整企业战略布局;清晰划分产品定位,合理运用价格歧视,提高企业竞争力。
1.1.2企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
(1)宏观角度
从基础资源来看,一国或地区的自有环境可能使企业拥有不同的要素禀赋,例如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企业在其他外部条件一定时拥有的优势资源则是其某种程度的优势竞争力(刘平,2007)。从政策制度的来说,外生环境及法律法规越合理,企业更倾向于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何玉梅、罗巧等,2018)。BrianSnowdon和GeorgeStonehouse(2006)从领导、集群、生产力、经济增长和发展等视角讨论了企业竞争力。ToreFougner(2006)探讨了促进政府重视国际竞争力,将竞争条款全球化或者多边化的问题。碚(2006)对比了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加入WTO后一直提高,因此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