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信息处理技术员试题(答案).docx

发布:2025-03-19约2.0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处理技术员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信息处理过程包括了对信息的()。

A.识别、采集、表达、传输

B.采集、存储、加工、传输

C.鉴别、比较、统计、计算

D.获取、选择、计算、存储

答案:B

解析:信息处理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传输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选项A不完整,没有涵盖存储和加工;选项C“鉴别、比较、统计、计算”只是加工环节中的部分操作;选项D“获取、选择、计算、存储”也不全面,缺少传输等环节。

2.以下关于数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要培养人们的信息素养,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B.数据经济已经成为改造传统经济模式的重要手段

C.要努力降低企业存储数据的成本并提升数据价值

D.让全社会共享全部数据是社会信息化的首要目标

答案:D

解析:全社会的数据包含敏感信息、隐私信息等,不可能全部共享,需要在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数据开放和共享。选项A,培养信息素养,用数据说话有助于科学决策;选项B,数据经济可以为传统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模式;选项C,降低存储成本并提升数据价值是企业数据管理的重要目标。

3.以下关于企业信息处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B.信息与经营管理密切相关

C.信息加工应先对数据进行筛选

D.所有企业都必须建立信息系统

答案:D

解析: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不同,一些小型企业可能通过简单的工具或人工方式就能满足信息处理需求,并非所有企业都必须建立信息系统。选项A,数据蕴含着企业的运营信息等,是重要资产;选项B,信息能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与经营管理密切相关;选项C,在信息加工时先筛选数据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

二、填空题

1.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时效性、共享性等。

答案:客观性、价值性

解析: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了事物的状态和特征,具有客观性;同时信息能够为人们带来一定的价值,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具有价值性。时效性指信息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共享性指信息可以被多个主体共同使用。

2.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是(),存储容量的常用单位有字节(Byte)、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等,其中1KB=()Byte。

答案:字节;1024

解析:字节是计算机中用于表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计算机采用二进制,1KB=2^10Byte=1024Byte。

三、判断题

1.信息和数据是同一个概念,没有区别。()

答案:错误

解析: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所包含的意义。数据只有经过加工处理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后才能成为信息,二者有明显区别。

2.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数据清洗是为了去除重复、错误、不完整的数据。()

答案:正确

解析:数据清洗是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就是识别并纠正数据文件中可识别的错误,如重复记录、错误值、不完整的数据等,以提高数据质量。

四、解答题

1.简述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答案: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信息采集:从各种信息源收集原始数据,信息源可以是传感器、调查问卷、数据库等。例如,通过市场调研问卷收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

信息存储:将采集到的信息保存起来,以便后续使用。可以存储在纸质介质、磁盘、磁带、光盘等存储设备中。比如企业将销售数据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

信息加工:对存储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转换,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常见的加工操作包括分类、排序、计算、统计、分析等。例如,对销售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不同产品的销售情况。

信息传输:将加工后的信息传递给需要的用户或系统。可以通过网络、通信线路等方式进行传输。比如企业将财务报表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上级主管部门。

信息使用:用户利用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决策、控制、管理等活动。例如,企业根据销售分析结果调整生产计划。

信息反馈:将信息使用的效果和情况反馈给信息处理系统,以便对信息处理过程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根据用户对产品的反馈信息,改进产品设计。

2.某公司有三个部门,部门A有20人,部门B有30人,部门C有50人。现要进行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0人进行调查,问各部门应抽取多少人?

答案:

首先计算抽样比,总人数为:20+30+50=100(人)

抽样比=抽取人数÷总人数=20÷100=0.2

然后分别计算各部门应抽取的人数:

部门A应抽取人数=部门A人数×抽样比=20×0.2=4(人)

部门B应抽取人数=部门B人数×抽样比=30×0.2=6(人)

部门C应抽取人数=部门C人数×抽样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