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当得利中“无合法依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5-02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当得利中“无合法依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在市场经济中,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交易双方可能面临着不当得利情形。不当得利是指一方通过欺骗、强迫等手段获取了另一方的利益,违反了公平、法律和道德原则。为了保护被侵权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规定对于不当得利行为应当予以追溯、追回。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界定不当得利的范围、如何判定不当得利行为、如何确定举证责任等成为了难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在无合法依据的情况下。

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当得利事例也日益增多,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界定不当得利行为,有序、有效地处理这类纠纷事件,成为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当前,对于无合法依据的不当得利行为,国内法律还没有具体规定,解决方法缺失,相关举证责任的分配也相当模糊,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将探讨这些问题,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

1.不当得利定义:在无合法依据的情况下,如何确定不当得利的界定范围?

2.不当得利行为:针对不当得利行为的行为方式及特征,阐述对这类情形的判定标准及实践经验。

3.分配举证责任:讨论不当得利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现行制度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并探索新的举证责任分配模式。

4.制度完善: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制度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完善不当得利无合法依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相关法律、经济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实证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和解释不当得利无合法依据情况下举证责任的实际运用,发现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3.逻辑分析法:基于逻辑学的思维分析,明确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寻求缺陷的根本原因并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提出完善措施起到重要作用。

预期结果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包括:

1.深入分析不当得利定义法律现状及实践的经验,完善不当得利的范围。

2.从实践角度出发,通过案例研究分析,总结不当得利行为的判定标准和特征。

3.探讨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提出适应不当得利问题应对的新制度。

4.提出完善不当得利无合法依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5.在涉及法律、法规、司法、政策、社会道德的多个领域发表相关论文或出版研究成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