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公共政策客体与利益.ppt

发布:2019-02-25约6.53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 共 政 策 学 主讲人: 林 耘 第四章 公共政策客体与利益 本章重点 公共政策客体的构成 影响目标群体态度的原因 公共政策的利益取向 第一节 公共政策客体的构成 公共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 第一节 公共政策客体的构成 一、社会问题 1、定义: 所谓问题(problem)通常泛指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第一节 公共政策客体的构成 相关概念辨析: 私人问题 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 第一节 公共政策客体的构成 2、社会问题的分类 (1)政治领域问题:包括政治体制、机构、外交、军事、行政、人事、民族、阶级等方面的问题; (2)经济领域问题: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生产过程各环节的问题,或者财税、金融、产业等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 公共政策客体的构成 (3)社会领域问题:如环保、人口、福利、治安等方面的问题; (4)文化领域的问题:包括科技、文教、体育、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 公共政策客体的构成 二、目标群体 1、定义 所谓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第一节 公共政策客体的构成 2、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 (1)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和解决问题的目标直接规定了目标群体的范围和性质,而目标群体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能动性,对公共政策主体起着反作用。 (2)公共政策主体和客体在地位上具有相对性。 3.目标群体的分类 以目标群体的数量和区域范围为标准:全体社会成员、区域社会成员、特殊社会成员 以公共政策对目标群体的利益影响为标准:受益群体、受损群体 以政策客体对政策内容的态度为标准:顺应型客体、抵触型客体、观望型客体 以目标群体的组织程度为标准:统计群体、临时性团体、利益集团 在对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进行分析时,主要是考察这种群体的规模即人数在人口中的比例;群体本身的组织程度;群体结构的稳定程度;对实施中的政策的支持与满意程度。 政策目标群体中的统计群体凝聚力不强,处于分散状态。 政策目标群体中的临时性团体虽有一定的组织性,但不稳定。 只有政策目标群体中的利益集团组织性最高,对政策运行产生的制约能力也最强。 4.目标群体对待政策的态度 政策目标群体系统中的成员对政策的态度有三种情况: 倾向于接受政策 对政策不满,抵制政策 观望 杭州淘汰旧型号出租车 引发的风波 杭州市政府在2002年底到2003年强制淘汰了4700多辆夏利等型号的低档车,改换成价格20万左右的索纳塔、帕萨特、红旗这样档次的轿车。这些轿车数量多,性能好、配置好,车新又干净,收费同现有的富康车每公里收费标准完全一样,很受消费者欢迎。但剩下的1000多辆10万左右的富康和普通桑塔纳车的运营却因此出现了问题。 为解决生计问题,富康和普桑车的司机自己将每公里的价格降了下来,以争取生意,但遭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查处,理由是出租车的运营价格是政府定价。司机认为,不同档次的车用同一价格竞争,是不公平的,现在政府的定价行为是有误差的,不符合市场规律。 物价部门是价格的制定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是杭州出租汽车管理处。出租车管理处曾扣掉了一些自行降价的司机的牌照,认为在新的价格政策没有出台的时候,希望司机从大局出发,遵法守法,否则会扰乱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对于旧出租车采取的打折和降低起步价的做法,部分新出租车司机也表示了他们的不满。 问题: 1、为何杭州市出租车更新型号政策在执行中引发降价风波? 2、如果你是与该事件有关的政府管理人员之一,你如何进行决策? 课堂讨论: 目标群体不接受和不服从某一项公共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目标群体对政策不接受和不服从的原因 从政策的角度来考察: 政策本身存在缺陷,不科学、不合理或不合法; 政策制定不符合法定的程序; ?政策执行存在偏差。 目标群体对政策不接受和不服从的原因 从目标群体的角度来考察: 目标群体成员对政策目标不了解,舆论、传媒对政策作了不完整的报导甚至误导; 政策目标与目标群体的价值观相矛盾; 目标群体出于对成本收益的权衡; 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 目标群体缺乏对政府及官员的信任。 第二节 目标群体的利益 一、目标群体的利益偏好 所谓利益,一般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获得自由与幸福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是以社会形式出现的人的需求。 利益对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根源性和支配性 马克思: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和他们的利益有关。 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研究表明,影响人们思想行为,起根本作用的因素是人的需要。 需要产生利益,利益引发动机,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