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水.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水”
中捷第二幼儿园 张海荣
皮亚杰曾经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又可以提高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科学始于好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班幼儿虽然年龄小,各方面发展水平较低,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水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事物。他们常常乘着上厕所的机会玩一玩水,即便把衣襟袖子都弄湿了,但还是一往情深。为了抓住这一兴趣点,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有趣的水”。旨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和经验,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以及水的作用,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和生活经验。
“有趣的水”主题单纯,富有情趣。我设想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直观教学和动静交替的教学手段,让幼儿通过玩一玩、说一说、看一看等活动获得有关水的直接经验。在体验式的学习中,感知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玩水的乐趣。
2知道水会流动的特性,初步了解水与人类及动植物的关系,感知水的作用。其中目标“2知道水会流动的特性”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探究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最佳方法,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才能获得最直接的经验。因此,我为幼儿准备针筒、有洞的塑料袋、有动的塑料瓶、玩水玩具等操作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
在玩水的过程中,愉快地探究“水会流动”的这一特性。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思维阶段,总结归纳能力不强。因此,我还准备了VCD碟片,旨在通过生动的视听感受,让幼儿对水的作用有更深刻的了解,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幼儿自由玩水,体验水会流动的特性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玩水
组织幼儿自由玩水,幼儿自选玩水工具然后把水盆里的水盛进桶里.引导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积极观察和探索,让幼儿在体验玩水乐趣的同时,能通过自身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取经验并有所发现。我适时地进行引导,如:你是怎么运的,你发现水会流动吗?请你闻一闻桶里的水有没有味道。当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水从针筒里流出来了,水从瓶子的小洞、塑料袋的小洞里流出来的时候,会充满新奇,并获得了水不仅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而且没有味道还会流动的直接经验。
第二层次:交流玩水的方法和发现
幼儿园科学活动目标中有这样一条:“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大胆交流他们各自的经验。通过提问“你刚才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给大家表演一下,谈谈自己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幼儿不仅要演示自己玩的方法,还要把自己的发现较清楚的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幼儿集体这个宝贵的资源,同时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一次次的实践操作、直观感受,直接冲击着他们的思维和感观,从而促进了他们对水会流动这一特性的感知和理解。
“玩水”活动是一项受小朋友喜欢的常识活动,教师通过示范活动,启发幼儿对玩具的沉浮、水的流动的原因进行思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引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幼儿主动活动意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让幼儿明白要有目的地玩水。 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了,真正成为常识活动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培养,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这是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基础,又由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玩水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得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的想象、探索、创造各有不同,但都是自发的,而且结论深浅不一,这就是幼儿尝试精神的充分体现。由此看出,玩水活动的设计符合《规程》中的教育原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幼儿的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如何设计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也许是当前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值得探讨的内容。
二、初步了解水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感知水的作用。
水,幼儿每天都在接触,对此,他们有一种亲切感,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已有经验是幼儿探索知识的基础。因此,我想通过组织幼儿喝水,让他们体验水流入身体的感觉,从而体会人离不开水。同时以此为基点,将幼儿经验拓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即“还有谁也需要喝水?”“水还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答案。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在这期间,我将利用盆景、VCD等直观教具,让幼儿在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等环节中,交流获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