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综合测井数据解释及测井国内外研究现状.ppt

发布:2025-03-13约2.39万字共26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裂缝对不具产油能力的低孔隙度层或不具孔隙的岩层提供了油气存储和流动的通道。三、裂缝性储层的研究真、假裂缝的鉴别:层界面和裂缝、断层条带与裂缝、泥质条带与裂缝、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导裂缝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导裂缝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有:①诱导缝是地应力作用下及时产生的裂缝,因此只与地应力有密切的关系,故排列整齐、规律性强;而天然裂缝常为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因而分布极不规则。②天然裂缝因常遭受溶蚀和褶皱的作用,裂缝面总不太规则,且缝宽有较大的变化,而诱导裂缝的缝面形状较规则且缝宽变化很小。③诱导缝的径向延伸都不大,故深侧向测井电阻率下降不很明显。(一)裂缝的测井响应与识别对开敞型的裂缝敏感的测井有:自然伽码能谱测井NGS、CAL、井温、LDT、CNL、AC声幅曲线,核磁测井和地层倾角测井。对于封闭型的裂缝仅能在微扫描测井中显示。规测井类碳酸岩剖面常用的常规测井系列为:侧向测井、AC、CAL、CNL、LDT、GR等。其中对裂缝敏感的测井以电阻率测井和AC反映最好,其次是GR、中子γ、DEN。电阻率曲线碳酸盐岩具有高阻特征(1000~10000Ω·m),但在裂缝发育段由于充以一定矿化度的地层水使Rt↓(几百~几十Ω·m),对储油的裂缝带,其泥浆冲洗带和侵入带的电阻率比原状地层的Rt明显降低。所以用电阻率法寻找储层时,应采用不同探测范围的微侧向、双侧向或长源距普通电阻率系列,一般可识别1m以下的薄裂隙层段。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2)AC缝洞型储层在AC上表现为钝尖状。水平缝、低角度缝,⊿t:高-较高,并随着裂缝宽度增加,△t出现明显的周波跳跃现象。垂直裂缝,AC不能识别。(3)GR裂缝处:GR显示低值.(4)中子γ测井裂缝层段:中子γ值降低.(5)CAL裂缝段会有缩径或扩径。(6)DEN:ρb↓(7)中子:ψN↓测井新方法识别裂隙波列测井:在充以流体的孔洞裂隙带:全波列图上有波干扰和幅度衰减。性密度测井:裂隙段若遇到重结晶石,使Pe显示高值异常。磁测井:用测自由流体孔隙度检测裂隙。温测井:因为流体导热率低于岩石导热率,所以在裂隙段由于泥浆侵入会出现井温异常。c.用△t与中子伽玛曲线在水层处重叠气层:△t与中子ν明显增加,区分油层。ACNG2.油层的识别#2022油层:深探测电阻率(COND)高,为水层23层的3-5倍以上,R4MR0.45和R0.5,呈明显的减阻侵入,SP幅度略低于23层水层.目前发现的油层中有不少属于低阻,从成因上分析有以下几种类型:由于高—极高地层水矿化度(10万×10-6)造成低阻油层,油层的Rt低到1,但与水层相比,油层I≥5。高地层水矿化度,岩性以粉砂较多地区为主,其中有粘土矿物充填,造成低阻是由于它处在含盐层序剖面中,从Rt变化难以区分油、水层,需配合EPT、C/O等曲线。由于So的下降引起的低阻,由油、水过渡带,可综合SP、GR、EPT、C/O等曲线识别。中低φ(φ≤20%),有裂隙伴生的油层,在水基泥浆条件下,由于泥浆深侵入造成的低阻,可用油基泥浆进行验证。采用其它测井手段,结合识别裂隙的测井方法解释。低矿化度(1000×10-6)泥质砂岩含油层,由于泥质附加导电性对Rt的影响,使油层Rt下降,而淡水层Rt增高到10,造成低阻油层与高阻水层在Rt曲线上难以区分,也应配合EPT、C/O。由于岩性变细,束缚水含量增加引起的5、6层的电阻率下降,故仍然解释为油层.低阻低渗的差油层一般是粉砂岩,且含泥量较高,故K较低,录井没有油气显示或显示较差,但油质较好。测井特征表现为SP异常幅度变小,微电极ML曲线幅度差小,深探测RT低,所求So低,这是由于大量的束缚水和泥质附加导电性使得岩层的电阻率降低,造成Rt和So均低于油层标准。3.水层水层的电阻率高低主要受地层水矿化度影响。高矿化度水层,Rt低,当RwRmf,径向为增阻侵入;高矿化度水层,淡水时,RwRmf,径向为减阻侵入。挑出水层的测井方法还有:EPT、比中子测井、C/O。水层:SP负异常最大,深探测电阻率(COND)最低R4MR0.45和R0.5,呈增阻侵入4.干层在碎屑岩剖面中,干层有二种:添加标题泥质夹层:低阻Rt、高GR;添加标题钙质夹层:高阻Rt、低GR。添加标题钙质夹层:高阻Rt、低GR泥质夹层:低阻Rt、高GR;1.油层含油性的快速直观显示(1)Rt、Ro曲线重叠Rt——深探测电阻率曲线R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