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酰胺型开链配体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的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发布:2024-04-26约1.2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酰胺型开链配体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的研究的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

一、前言

本次研究旨在合成一种新型的酰胺型开链配体,并将其与稀土离子进行配合得到配合物,并研究其荧光性质。本次报告为实验完成的中期报告,主要介绍了实验所涉及到的合成、表征方法及结果。

二、实验部分

1.合成酰胺型开链配体

合成步骤如下图所示:

方案中所使用的化学品及溶剂有包括呋喃、氢氧化钠、异丙醇、氨水、姜黄素、氯化氨等。

合成过程中,先将呋喃和姜黄素在氢氧化钠的催化作用下反应,得到了酰胺型开链配体的前体1。之后,将前体1加入异丙醇中,加入氯化氨进行反应,在室温条件下反应24小时,得到了目标产品2。

2.合成稀土配合物

以草酸为稀土离子的络合剂,将稀土离子与目标产物进行配合,得到稀土配合物。其合成步骤如下图所示:

方案中所使用的化学品及溶剂有包括稀土氯化物、草酸、氯化铵等。

3.表征方法

通过得到的产物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IR)、核磁共振波谱(NM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手段进行表征,并用荧光光谱法对合成产物的荧光性质进行研究。

三、实验结果

1.合成酰胺型开链配体

合成产物1和2的收率均较高,结晶纯度较好。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元素分析及熔点等数据如下表所示:

|产物|红外光谱|NMR|元素分析|熔点|

|:-------:|---------------------------------|:------:|------------------------|:--:|

|前体物1|主峰位置为1738cm-1,1650cm-1等|1H:7.11|C:75.22%,H:5.39%|---|

|目标产物2|主峰位置为1690cm-1,1600cm-1等|1H:7.18|C:73.15%,H:5.11%,N:|---|

2.合成稀土配合物

稀土离子与目标产物配合反应后,得到了目标稀土配合物3。其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数据如下表所示:

|产物|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

|-----|----------------|------------------------------|-------------------------|

|产物3|C:54.80%,H:3.03%|主峰位置在1750cm-1,1600cm-1等|显著吸收在300-400nm处|

3.荧光性质

通过荧光光谱法对合成产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目标产物2和配合物3均具备较好的荧光性质,且配合物3的荧光性能比目标产物2更优秀。

四、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酰胺型开链配体及其稀土配合物,并进行了充分的表征及荧光性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和配合物均具备较好的合成产物,且配合物的荧光性质优于目标产物。这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