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形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形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交媒体快速发展,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不断加深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各种新闻事件和话题也越来越多地涌现,这些新闻事件和话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媒体也在报道中给予了相应的回应,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媒介环境。
然而,在这个媒介环境中,很多时候,媒体传递的并不是纯正的信息,而是有着明显的主观色彩和偏见的内容,这种情况下,所传播的信息往往会引发公众的恐慌情绪,这种恐慌情绪会持续一段时间,给社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因此,研究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我们深入了解媒介环境、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以及加强媒体自律等方面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研究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形成机制,梳理媒介环境中存在的恐慌情绪,并探讨媒体对恐慌情绪的影响,以期为减少媒体对公众的负面影响提供借鉴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中国大陆媒介环境的基本特征。
2、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3、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包括媒介传播的特殊性、公众心理、媒体自身的偏见和煽动等。
4、中国大陆媒介恐慌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应对措施。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和整理,深入了解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概念、特征、形成机制和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2、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大陆媒介恐慌事件,对其发生的条件、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3、问卷调查法:针对不同人群,建立问卷并进行调查,以收集公众对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态度和认识,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4、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访谈,收集有关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一手资料和分析思路,拓宽研究视野。
四、预期研究成果
1、深入了解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形成机制,揭示其内在原因和外部影响因素,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理媒介恐慌提供思路和方法。
2、明确媒体对公众恐慌情绪的影响机制和途径,为媒体自律和公正传播提供具体参考和措施。
3、提出针对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应对措施和策略,包括加强媒体自身建设、完善媒体监管机制、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等方面的建议。
五、研究进度安排
本研究的总体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文献调研与归纳总结。时间:3个月。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与案例分析,展开专家访谈。时间:6个月。
第三阶段:统计和评估数据,进一步挖掘发现。时间:2个月。
第四阶段:撰写论文,并形成通过论文答辩。时间:4个月。
六、论文组成部分
第一章:绪论
1、研究背景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3、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4、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中国大陆媒介环境的基本特征
1、传统媒介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2、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
3、互联网传播对整体媒介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1、媒介恐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中国大陆的媒介恐慌现状和表现
3、媒介恐慌对公众的影响和影响因素
第四章: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形成机制
1、媒介传播的特殊性
2、公众心理及社会环境因素
3、媒体自身的偏见和煽动因素
第五章:中国大陆媒介恐慌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应对措施
1、媒介恐慌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危害
2、应对措施和建议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评价
1、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主要事件分析
2、事件的影响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的概括和阐述
2、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和建议
参考文献
七、论文预算
本研究预算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调查和分析费用、会议和学术报告费用、出版和印刷费用等方面。预算总额为人民币15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