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法钢筋算量课件.ppt

发布:2016-04-04约7.36千字共15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钢筋的加工与安装 (1)加工:冷拉、冷拔、调直、除锈、切断、弯曲、成型等工序,单根钢筋需要经过一系列加工过程,才能成型为所需要的形式和尺寸。钢筋一般在调直过程同时除锈。 (2)安装:钢筋安装或现场绑扎应与模板安装相配合。 3、钢筋连接 (1)绑扎连接:φ12以内,12米一个搭接长度 φ12以外,8米一个搭接长度 (2)机械连接:套筒挤压、锥形螺纹连接、直螺纹连接 (3)焊接连接: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电弧焊(单面搭接焊、双面搭接焊)、电阻点焊、气压焊、埋弧压力焊 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及构造详图》系列图集【简称“平法图集”】 二、平法是由两大部分构成: 1、制图规则 2、构造详图 变化原因: 各构件钢筋计算 柱子特殊情况 箍筋长度= 2*(H-2*25+B-2*25)+(11.9*2)d 计算公式: 吊筋长度=2*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b+2*50 框梁高度 hb800mm a=60度 框梁高度 hb=800mm a=45度 次梁加筋按根数计算(图纸会直接给出根数) 次梁加筋长度同箍筋长度 公式: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净跨长度-2*0.1Ln Ln-梁跨净长 梁特殊情况 板钢筋类别 受力筋 负筋长度A=图示尺寸+ 2*弯折长度 负筋长度B(C)=板内净尺寸+锚入长度+2*弯折长度 负筋长度D=板内净尺寸+ 2*弯折长度 根数 =(板净长-50)/间距+1 负筋长度①=板内净尺寸+支座宽度+ 2*弯折长度 负筋长度②=图示尺寸+ 2*弯折长度 根数 =(板净长-50)/间距+1 跨板负筋: 跨越一块或多块板,并伸出去一段长度。跨越板时钢筋起面筋作用,伸出去一段时钢筋起负筋作用。 分布筋长度=净跨-2端伸入板内负筋的长度+2*150 根数=板内净尺寸-50/间距+1 跨梁支座负筋 跨梁支座负筋计算 负筋计算 锚固长度=0.35Lab(0.6Lab)+15d(端部支座为梁,圈梁) =0.35Lab+15d(端部支座为砌体墙) =0.4Lab+15d(端部支座为剪力墙) 伸入长度=max{5d,支座宽/2}(端部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 = max{120,墙厚/2,板厚}(端部支座为砌体墙) 弯折长度=板厚-2c 跨板负筋 分布筋计算 马镫筋 温度筋 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2 根数=温度筋长度-50/间距+1 板洞 基础 独立基础 独立桩承台 基础联系梁 条形基础 筏板基础(满堂基础) 独立基础代号 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平法标注方式 独立基础平法制图规则 独立基础平法制图规则 独立基础平法制图规则 独立基础平法制图规则 总结特殊点 Sn—杯口独立基础顶部焊接钢筋网各边钢筋 O—杯口独立基础杯壁外侧和端柱相接钢筋 DZ—独立基础的端柱 T—独立基础柱间顶部钢筋 独立基础计算 基础钢筋长度=基础宽(长)-2c 根数=基础宽(长)-2c/间距(取整) 独立基础计算 基础钢筋长度=(基础宽(长)-2c)*0.9 根数=基础宽(长)-2c/间距(取整) 箍筋(示意图) 箍筋长度计算 根数=((左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右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 箍筋根数计算 吊筋及次梁加筋(示意图) 吊筋及次梁加筋 原 位 标 注 端支座负筋(示意图) 三维视图 端支座负筋计算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中间支座负筋(示意图) 中间支座负筋计算 上排长度=2*max(第一跨,第二跨)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max(第一跨,第二跨)净跨长/4+支座宽 架立筋(示意图) 架立筋计算 架立筋长度=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架立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负筋伸入跨内净长-右左支座负筋伸入跨内净长+150*2 下部筋(示意图) 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计算 公式: 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跨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 左锚固:Hc-C+15d 右锚固:Max{0.5hc+5d,Lae} 中间下部筋长度=本跨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 左、右锚固: Max{0.5hc+5d,Lae}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计算 次梁各种钢筋构造 -梁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