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利用GIS对震后北川地区泥石流形成机制及危险性区划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1-18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利用GIS对震后北川地区泥石流形成机制及危险性区划研究的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7.8级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其中北川地区是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由于北川地区地形复杂、地震破坏严重,加之降雨的影响,泥石流灾害频发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对于北川地区泥石流形成机制及危险性区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研究设想

本研究旨在利用GIS技术,结合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探究北川地区泥石流形成机制及危险性区划。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对北川地区的地形、地质、降雨等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基本数据库;

(2)利用GIS技术对北川地区的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等因素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出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危险性空间局部程度值;

(3)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地形数据,探索北川地区的泥石流形成机制,包括滑坡、泥石流流动路线、沉积体等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3.研究方法

(1)收集北川地区的地形、地质、降雨、泥石流历史记录等数据,并利用GIS软件建立数据库;

(2)对北川地区的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等因素进行空间分析,并建立泥石流灾害潜在危险性模型;

(3)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地形数据,对北川地区的泥石流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

4.研究意义

本研究利用GIS技术,结合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探究北川地区泥石流形成机制及危险性区划,可以为地震灾害防治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同时,可以为其他地震灾害区域的灾害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5.论文结构

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绪论、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结果和分析、结论和展望。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三章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四章研究结果和分析

第五章结论和展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