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警惕校园中的关系攻击行为】关系性攻击行为 .pdf

发布:2025-03-20约5.5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警惕校园中的关系攻击行为】关系性攻击行为--第1页

【警惕校园中的关系攻击行为】关系性攻击行为

【警惕校园中的关系攻击行为】关系性攻击行为

〔关键词〕中小学生;关系攻击;性别差异;心理问题一、关系攻击及相

关概念传统上攻击行为形式主要分为身体攻击(PhysicalAggression)和言语

攻击(VerbalAggression)。身体攻击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主要采用推、撞、

踢、咬等手段的攻击行为;言语攻击是以污蔑、谩骂、诅咒等言辞羞辱他人。身

体攻击和言语攻击都具有直接性和外显性,易被人发现,也容易激起反抗和报复。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者指出,存在操纵社会关系的间接攻击行为,攻击

者通过操控别人来攻击受害者,或通过其他的手段利用社会关系来伤害某人,攻

击者本人则处于旁观者角度而不被发现。但是间接攻击的内涵过于狭窄,而社会

攻击的内涵又过于宽泛。在此基础上,Crick和Grotpeter首先提出了关系攻击

(RelationalAggression)的概念,目前心理学界也普遍采用这一术语。关系

攻击是通过故意操纵和破坏他人的人际关系,以达到伤害他人目的的行为。例如,

威胁伙伴要终止他们的友谊关系,散播谣言令大家疏远某人或挑拨同伴关系,将

某人排挤出圈子等。

二、关系攻击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研究者最初是采用自然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关系攻击行为。此方法多适用于研

究幼儿和小学儿童,通常是记录关系攻击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况和频率。也有研究

者将自然观察与情境任务相结合,设计能够诱发冲突的情境,并对整个过程进行

录像,观察分析儿童在冲突情境中的攻击行为表现。

2.访谈法

研究者通过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放式访谈,搜集相关资料,通过深度访谈

进一步探寻儿童产生关系攻击行为的原因。此方法多用来测评受害者对关系攻击

的认知,而较少用来测评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往往不会如实地报告自己的行为。

3.教师评定法

由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学生的关系攻击行

为,具有实用、简便的优点。但是此方法也存在局限性,因为教师没有直接卷入

1

【警惕校园中的关系攻击行为】关系性攻击行为--第1页

【警惕校园中的关系攻击行为】关系性攻击行为--第2页

关系攻击中,缺乏切身体验,或者教师本人可能存在某些刻板印象,不能恰当地

对学生进行评定。如果能够加以控制,尽可能做到公正,教师评定法不失为研究

关系攻击行为的好方法。

4.同伴评定法

同伴评定法是研究攻击行为比较常用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由于

关系攻击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不易被家长和教师发现,但它针对同伴进行,同伴

群体有直接的、真实的体验,因此可以通过同伴评价获取丰富、可靠的资料。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步发展,主观的评定标

准也会产生变化,因此同伴评定可能存在一定的年龄效应。

总而言之,每种方法各有利弊,在考察关系攻击行为时,应根据具体的研究

目的和研究对象,选择最恰当的研究方法,或综合使用几种方法,以确保资料的

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关系攻击的差异研究

Crick等人指出,女孩与男孩的攻击行为在量上的差异较小,以质的差异为

主要特点,男孩的身体攻击多于女孩,但是女孩的关系攻击却大大高于男孩。Hart

等人利用教师评价法对中国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女孩比男孩有更多的关系

攻击行为。我国学者也大多得出相同的结论。谭雪晴运用班级戏剧问卷和同伴提

名法对3~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查,发现女孩的关系攻击行为高于男孩。周宗奎等

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关系攻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