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复习提纲.pdf

发布:2021-08-13约1.74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考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 第一、二节 1. 信息的基本概念 (1)信息论:其奠基人是香农 (shannon) ,他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 )控制论: 奠基人是维纳 (wiener) ,他认为: 信息就是信息, 不是物质, 也不是能量, 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 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 (3 )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是事物内部结构 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总结: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 内 容称之为信息。(例如:教科书的内容为信息,而教科书是信息的载体) 人类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信息。 2. 信息的基本载体形式、传播途径、接收方式。(必修 P4表 1-1 ) (1)信息的载体形式: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引申——计算 机的五种媒体: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 例: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这些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 见表现形态。而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光盘可以承载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所以, 纸张和光盘也称为信息的载体。 (2)信息的传播途径:面对面、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3)信息的方式: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 (4 )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源) (信息传递 信道) (信宿) 3. 信息的基本特征: ①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分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 ③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才能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 了 ④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⑤价值相对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信息会考时间为 6 月 13 日对高 一的学生具有价值。 .-- - ⑥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 推移而变化。 ⑦真伪性: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并非所有都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孙膑“增兵减灶”、 诸葛亮“空城计”。 (8) 传递性: ( 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传十,十传百。 4. 信息技术的定义及范围 信息技术(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 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 : 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与支柱)、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微电 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 1) 计算机技术具有扩展人的思维器官 处理信息 和决策的功能; 2) 通信技术具有扩展人的神经系统 传递信息 的功能; 3) 传感技术具有扩展人的感觉器官 收集信息 的功能; 4) 微电子技术扩展了人们对 信息的控制与使用 能力。 5.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 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 ① 语言的产生和应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②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③ 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