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综合素养拓展)二、古诗文默写试题.docx

发布:2025-03-22约3.7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综合素养拓展)二、古诗文默写试题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二、古诗文默写试题

要求:根据提示,准确、规范地默写出相应的古诗文。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1.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5)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答案: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9)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1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答案: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9)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1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四、词语解释

要求:根据下列词语,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1.疏影横斜:A.形容树影婆娑B.形容风景幽美C.形容风雪交加D.形容月光昏暗

2.惊涛拍岸:A.形容海浪拍击岸边B.形容波涛汹涌C.形容风雨交加D.形容天空阴沉

3.风和日丽:A.形容天气晴朗B.形容心情愉悦C.形容风景优美D.形容生活美好

4.桃李满天下:A.形容人广泛结交朋友B.形容人事业有成C.形容教育成果显著D.形容家庭和睦

5.落花流水:A.形容春意盎然B.形容景色优美C.形容时光流逝D.形容败落景象

6.水天一色:A.形容天空湛蓝B.形容水面广阔C.形容天空与水面颜色相同D.形容水波荡漾

7.风驰电掣:A.形容速度快B.形容风大C.形容电闪雷鸣D.形容声音大

8.绿意盎然:A.形容春天到来B.形容草木茂盛C.形容心情愉快D.形容景色宜人

9.云淡风轻:A.形容天空多云B.形容风大C.形容天气凉爽D.形容心情舒畅

10.漫卷诗书喜欲狂:A.形容读书喜悦B.形容写作愉悦C.形容绘画愉快D.形容音乐欢快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词语。

1.《春晓》一诗中,诗人用“______”来表现春天的美好。

2.《咏柳》一诗中,诗人用“______”来比喻柳树的柔美。

3.《鹿柴》一诗中,诗人用“______”来表现山林的幽静。

4.《静夜思》一诗中,诗人用“______”来表现夜晚的寂静。

5.《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诗人用“______”来描绘草原的辽阔。

六、改写句子

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写为下列要求的形式。

1.原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改写为拟人句:春天来了,______。

2.原句:太阳慢慢地升起。

改写为比喻句:太阳慢慢地升起,像______。

3.原句:天空飘着朵朵白云。

改写为排比句:天空______,______,______。

4.原句:大海浩瀚无边。

改写为夸张句:大海______,好像______。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二、古诗文默写试题

1.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意思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这句话出自杜甫的《望岳》,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高峰,俯瞰众山的壮志。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这句话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只要心中有知己,无论相隔多远,都如同近邻。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解析:这句话出自杜牧的《江南春》,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美景。

(5)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这句话出自骆宾王的《咏鹅》,形象地描绘了鹅的形态和动作。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析:这句话出自汉乐府《长歌行》,告诫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这句话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