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PAGE
1-
东南大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1)东南大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研究型人才的需求。培养目标设定为使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具体要求包括: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通过资格考试,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
(2)根据培养目标,学生需在学术研究上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具备良好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科研方法和技术;发表至少一篇SCI或SSCI检索的学术论文,或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以2020年度为例,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发表SCI论文数量达到500余篇,其中不乏在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
(3)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东南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开设创新实验课程、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例如,东南大学设立了“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每年资助约100项创新项目,支持学生开展前沿性、探索性的研究工作。此外,学校还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1)东南大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方案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科研方法与实验技术课程、选修课等五大类课程。公共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体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则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设置,涵盖本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前沿理论。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基础课包括固体物理、材料力学等,专业课则包括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
(2)在科研方法与实验技术课程方面,东南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验技能。课程内容涵盖科研方法、实验技术、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旨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科研手段,独立开展科学研究。例如,化学学院开设的“现代分析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了核磁共振、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现代分析技术。此外,东南大学还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据统计,近五年来,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数量达到5000余项,实验实训基地利用率超过95%。
(3)选修课的设置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东南大学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包括跨学科课程、人文社科课程、国际交流课程等。例如,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吸引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报名学习。此外,东南大学还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展国际视野。据统计,近三年,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比例达到80%,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通过这些课程设置,东南大学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三、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
(1)东南大学在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设立学术论坛、举办科研讲座、组织学术交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与国内外知名学者互动的机会。以2021年度为例,东南大学共举办学术论坛和讲座100余场,覆盖了材料科学、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等众多领域。
(2)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例如,东南大学设立了“博士研究生科研启动基金”,每年资助额度超过1000万元,支持学生开展前沿性、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同时,学校与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如材料科学领域的“石墨烯研发”项目,电子信息领域的“5G技术研发”项目等。
(3)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东南大学还设立了创新实验室,配备先进的研究设备和仪器。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展示学生科研成果和创新能力的平台。通过这些举措,东南大学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