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盾壳霉在油菜菌核病菌生物防治PPT.ppt

发布:2018-02-07约1.52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盾壳霉在油菜菌核病菌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病菌抗药性增强等问题认识程度的提高, 化学农药的使用范围及剂量将不断减小。于是, 人们更多地把希望寄托于生防剂( biocontrol agent, 简称BCA) 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在对油菜核盘菌起到生物抑制作用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中, 盾壳霉因为专一性强、作用时间长、对动植物无致病性[等特点而成为该菌种最有发展潜力的生物防治剂。这一点在大田和温室条件的实验过程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 ;1油菜菌核病菌的致病过程与特点; 2盾壳霉对油菜菌核病菌的生防机理 ; ;盾壳霉对菌核病菌的防治效果可能与病菌的致病能力和抗生素的生成有关。 ;3.2 外界条件 ;土壤温度、相对湿度、土壤类型和菌核是影响盾壳霉在土壤中寄生致腐菌核的主要生态因子。当盾壳霉孢子与菌核充分接触时, 环境因素对寄生致腐的影响情况分别为: ( 1) 土壤温度(含水量55% ) (2) 相对含水量( 20℃) ( 3) 土壤类型 当两者在20 ℃ 的土壤共同培养时, 菌核对盾壳霉在土壤中的定殖有促进作用。 ;雨水和其它因子( 如紫外线) 可能对孢子在叶面上黏附和存活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中的动物群对盾壳霉在土壤中的传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 进一步的研究内容 从现有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盾壳霉是防治油菜核盘菌的有效生物防治剂, 但是, 在将其用于生产实践之前, 还需要对以下内容作进一步研究:;4.1 菌种改良 盾壳霉是一种生长缓慢的真菌, 孢子萌发时启动晚、菌丝体延伸速度缓慢是导致生物防治滞后的直接原因; 孢子成熟晚、产量小是限制其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因素; 分生孢子在土壤和大田中的存活时间短, 是导致孢子使用量大、效果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菌株特性的差异是影响其生物防治效果的根本因素。目前, 有关盾壳霉菌株改良方面的研究较为少见。可以采用自然筛选、定向育种、基因重组等方法选育出生孢子产量、生物学特性和生防能力均比较理想的优质菌株。在菌种的选育过程中, 还应考虑到最终产品的使用目的、方式, 以及使用时的环境条件等。另外, 为了提高菌种孢子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选育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适应范围广的菌种也是十分必要的。;4.2 基础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 油菜菌核病菌的菌核及其内含物对盾壳霉的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但是, 有关其中的内在作用机制并不清楚。另外, 有必要对盾壳霉和油菜核盘菌间的关系加以量化。现有结果中所得孢子使用量都是通过田间试验获得的。然而, 在实际生产中, 菌核数目、病情轻重都会因年份和田块间的变化而存在很大差异。只有掌握了盾壳霉与油菜菌核病菌的菌核和孢子之间准确的数量关系, 才能科学、客观地给出生防剂的准确用量。;4.3 盾壳霉孢子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建立、优化与完善 盾壳霉在自然条件下的存活力直接影响着其对油菜菌核病菌的侵染、寄生能力, 而孢子是其在自然环境下长期保存活力的惟一形式, 因此, 制备大量的盾壳霉孢子是将其用于生产实践的前提条件。目前, 有关盾壳霉孢子扩大培养技术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实验室水平上, 其培养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 培养基的成本还需进一步降低, 培养条件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另外, 有关盾壳霉孢子形成机制的基础理论有待进一步研究。;5 讨论与小结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 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现有的研究结果证明, 盾壳霉对油菜菌核病菌的防治可???起到根治与预防的双重效果,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是, 在菌种改良、基础理论及盾壳霉孢子的大规模培养等方面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