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急救和常规处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班主任培训 转化问题学生 引言:丛飞遗孀死于问题少年之手的悲怆 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丛飞及妻子事迹介绍: 丛飞,歌手。1997年开始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2006年因患胃癌去世。其妻邢丹,出生于1981年,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获得者、深圳市爱心大使、信守自己的诺言,延续和传播着丈夫丛飞的爱心事业。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4月13日晚,惠深沿海高速公路上,三名青少年穿过护栏,在路边寻找投掷目标。在击中邢丹前,三人已连接打中3部车。每打中一部车,三个就躲到路沟嬉笑。23时45分,邢丹所乘车辆驶至事发路段,被一名少年扔出的混凝土块击中,抢救无效死亡。 惠州市公安局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警方强调,3名作案人员并无抢劫动机,他们投掷石块仅仅是为了“取乐”。 无知,空虚、无聊、迷茫、藐视规则,目无法纪,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缺乏责任意识,没有基本的同情心,这些特征无疑表明,这3名青少年或者说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亚群体,本身就是教育不成功的产物,或者说是不能接受教育机会的产物。 一、问题生的界定 也被称为“后进生”,他们常在学习、品德上暂时出现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反复出现违反其与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规律、侵犯他人与公共利益的行为。 他们的问题可能出现在一方面,也可能多方面,如:学习基础,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品德素质,行为规范,个人性格,心理行为偏差,智商偏弱等,各种各样,不一而足。 问题生大致几种类型: 1、德育方面 2、智育方面 3、心理行为方面 二、转化问题生的意义 1、挽救、造就更多的人才。 2、避免对良好班风、学风的威胁。 3、他们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挑战了教师本身素质 和教育水平,因此客观上有利于教师的进步。 三、问题生产生的原因 问题生形成的社会原因──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更新,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做人、做学问都出现问题,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参考温家宝总理《讲真话 察实情 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 问题生形成的家庭原因──父母的不良言行。有的家长没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过问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有的家长干脆将子女托付给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人。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对子女要求不够,引导督促不力。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学生得不到温暖,给子女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 问题生形成的学校原因──教师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的教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问题生冷眼相待,在这种冷漠态度下生活久了,他们便滋生自暴的心理。还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对优秀生呵护有加,对问题生置之不理,致使问题生在前进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四、转化问题生的策略、方法 1、转变教育观念,坚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并非永远是差生,问题学生也有可塑性,也有成才的可能,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坚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笑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想方设法挖掘问题学生的潜力,使问题学生也能抬起头来走路。 德国大诗人海涅曾是学校里尽人皆知的“问题生”,教师骂他对诗“一窍不通”;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差而被家长、教师视为“智力低下”的人; 爱迪生、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季羡林、王刚、…… 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尊重,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兴趣、爱好和选择等。 关爱学生,就是要关爱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关爱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关爱学生的为人处世和心理健康。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对问题学生的指导,应是从抚慰学生的心灵、了解并理解其不满和要求开始的。 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关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师把疾声厉色的批评换成和风细雨的说教,把当众的指责,换成事后的促膝谈心,肯定中再指出不足,鼓励中再批评。 老师和学生结成一种互相信赖的关系,这是开展指导的前提。 2、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内心世界、采取倾听其情感倾诉的方法。 教师倾听学生的倾诉,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找出问题学生差的真正症结,给予正确的指导。他们成绩虽然差,但自尊心很强,却又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心灰意冷,一旦遭到冷落,就会自暴自弃,这时,一点不良诱因,就会造成问题行为,问题事件。 教师倾听学生的倾诉,即使爱莫能助,也能使他们平衡心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