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与发展建构主义视野下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体与发展:建构主义视野下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刘 萍
【摘要】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是语文教改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继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后产生的建构学习理论对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启示。本文拟从语文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提出主体与发展是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语文教学模式构建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主体 发展 语文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
【作者简介】 刘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时代的来临,以全球化、信息化为特点的新经济,以多元化、民主化为特点的新政治,以生态化、网络化为特点的新文化,都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社会发展的不断创新必然要求人具有强烈的主体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教育的功能就是把宏观的社会文化结构转化为学生微观的个体心理结构,而转化必然要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有效达成。因此,教育必须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从而促进个体的发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作为个体的学生情感、主体性、创造性的培养。即使是最富有创造意义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也出现了千篇一律的形式,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更不用谈潜在于学生身上的个性、意志、情感的培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必须不断更新观念,从培养学生主体性、促进自我发展的角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二、20世纪以来语文教学模式的回顾与评价
我国语文学科从1903年单独设科,在此之前,最具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此后,语文学科开始蹒跚起步,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阶段。整个20世纪中,关于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50年模仿国外教学模式及在借鉴基础上的发展,第二阶段为后50年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立足本国,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模式。
前50年出现的语文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五四运动时期,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学说不断地引进我国,在教学模式方面比较有影响的有:
● 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明了一联想一系统一方法”的教学形式四段论,后经其学生赖恩发展为“预习一提示一比较一概括一应用”的五段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国的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
●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自愿一设计一实行一评判”的设计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
● 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首倡的“道尔顿制”,即按学科设置“作业室”,教师把教学内容一律编成分阶段、分专题的“作业”,学生在作业室里自行完成各科作业,教师只担任辅导、评阅作业和记录成绩的工作。这种教学模式比较自由,不容易组织管理,在实行上很困难。
● 日本教育家竹泽义夫“概览一探究一总合一开展”的全文法。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整体的教学。
这些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促进了我国语文教学的理论发展,但也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至关重要的是它带动了一批有识之士在本土的教学实践中思考前进的方向,总结经验和教训,着手建立符合汉语文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包括:叶圣陶“预习一讨论一练习”的阅读教学模式;黎锦熙“预习一练习一整理一发展”的讲读教学改革案;龚启昌“预习指导一深究指导一练习指导一博览指导”的精读教学程序。这个阶段对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侧重于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传授。
(二) 后50年层出不穷的语文教学模式的类型
建国以后,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更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各种名目繁多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根据其侧重点的不同,可作如下归类:
● 以传递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模式。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是“时代背景一作者介绍一段落大意一中心思想一写作特点”五步骤的“红领巾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套用了凯洛夫的“组织教学一复习旧课一讲授新课一巩固新课一布置作业”五个环节。后来,该教学模式又被我国建国后第一部语文教学大纲所借鉴。它以讲读为核心,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师信息的输出成了重点,而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倒被忽视了。
● 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模式。这是以启发学生智能、引导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最具有代表性的有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魏书生“自学六步法”(定向一自学一讨论一答疑一自测一自结)、上海育才中学“渎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
● 以训练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模式。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