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说课稿1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发布:2025-03-25约4.1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说课稿1新人教版必修1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为后续学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素养、科学思维素养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学生将提升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发展科学探究素养;通过分析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学生将锻炼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素养;同时,通过了解金属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学生将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能够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

②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原理,并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理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置换反应原理,并能识别置换反应的发生。

2.教学难点,

①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原理,并能解释为什么某些金属不能与酸反应;

②正确书写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③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原理,如沉淀的形成、气体的产生等。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镊子等)、金属样品(铁、锌、铜等)、酸溶液(盐酸、硫酸等)、盐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等)。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实验视频、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示例。

-教学手段:实验演示、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章的第一节“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金属无处不在,从我们使用的餐具到建筑材料,金属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金属有哪些独特的性质呢?它们是如何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金属的神秘面纱。

(学生)期待学习金属的性质和反应。

二、新课讲授

1.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个顺序可以帮助我们预测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翻阅课本,查找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教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金属按照它们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排列。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请大家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金属与酸的反应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请大家观察实验装置,我将会演示铁与盐酸的反应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准备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实验开始,铁片放入盐酸中,立即观察到气泡产生,这是氢气生成的标志。请同学们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教师)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也是一种常见的置换反应。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置换反应的定义,并尝试分析以下实验:将铜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学生)回忆置换反应的定义,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实验中,铜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变化,这是因为铜的活动性低于铜离子。请同学们思考,如果将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生什么反应?

(学生)预测锌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并书写化学方程式:Zn+CuSO4=ZnSO4+Cu。

4.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教师)金属在自然界中容易发生腐蚀,了解金属的腐蚀原理对于我们保护金属制品具有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金属腐蚀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金属腐蚀?

(学生)思考金属腐蚀的原因,讨论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教师)金属腐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金属与氧气、水等物质接触,发生氧化反应;二是金属表面形成微电池,导致电化学腐蚀。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包括:涂层保护、阴极保护、合金化等。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以及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们。

(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顾重点知识。

四、作业布置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1.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尝试预测其他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

2.查找资料,了解一种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方法,并撰写简要报告。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作业记录。

五、课堂反思

(教师)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