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原煤仓堵煤治理综合研究.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火力发电厂原煤仓堵煤治理综合研究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火力发电厂原煤仓堵煤治理综合研究
摘要:火力发电厂原煤仓堵煤问题对发电效率和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对火力发电厂原煤仓堵煤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对堵煤现象的现场调查和分析,揭示了堵煤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并进行了实际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原煤仓结构、加强运行管理、采用新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原煤仓堵煤问题,提高发电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火力发电厂在电力供应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原煤仓作为火力发电厂的重要设备,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发电效率和安全生产。然而,原煤仓堵煤现象在火力发电厂中普遍存在,给发电企业和员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因此,对火力发电厂原煤仓堵煤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将从堵煤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等方面对火力发电厂原煤仓堵煤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为提高发电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第一章堵煤现象的成因分析
1.1原煤特性对堵煤的影响
(1)原煤特性对堵煤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原煤的物理化学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煤的粒度分布、水分含量、粘结性以及硬度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原煤在原煤仓中的流动性和堆积稳定性。例如,粒度分布不均的原煤在进入原煤仓时,容易形成大的堆积体,导致堵煤现象;水分含量过高则容易造成原煤粘结,增加流动阻力;粘结性强的原煤在运输和堆积过程中更容易形成硬块,阻塞煤仓;硬度过大的原煤则难以通过煤仓的输送设备,容易造成输送设备的磨损和故障。
(2)在原煤特性中,粒度分布的影响尤为显著。粒度大的原煤在流动过程中,容易在煤仓的弯头、拐角等部位形成堆积,导致堵煤。此外,粒度分布不均的原煤在堆积过程中,容易形成不稳定的堆积体,一旦受到振动或冲击,堆积体就会发生塌陷,造成原煤的二次堆积,进一步加剧堵煤现象。因此,对原煤的粒度进行控制,是预防和治理堵煤的重要措施之一。
(3)原煤的水分含量也是影响堵煤的关键因素。水分含量高的原煤,在堆积过程中容易发生粘结,形成硬块,阻塞煤仓。同时,水分含量高的原煤在输送过程中,容易造成输送设备的磨损和故障。因此,对原煤的水分含量进行控制,不仅可以降低堵煤的风险,还可以提高输送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通过增加原煤的破碎程度、控制原煤的储存环境等措施来降低原煤的水分含量。
1.2原煤仓结构对堵煤的影响
(1)原煤仓的结构设计对堵煤现象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研究表明,原煤仓的尺寸、形状、倾角以及进出口的设计等因素都会对原煤的流动性和堆积稳定性产生影响。例如,若原煤仓的尺寸过大,可能导致原煤在仓内堆积过多,增加堵煤的风险;若仓体形状设计不合理,如存在过多的弯头或拐角,则容易造成原煤的局部堆积,形成堵点。以某火力发电厂为例,该厂原煤仓尺寸过大,导致原煤堆积过多,2019年全年发生堵煤事件达10次,影响了发电效率。
(2)原煤仓的倾角对原煤的流动性和堆积稳定性也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倾角过小,原煤在仓内的流动速度慢,容易形成堆积;倾角过大,则可能导致原煤流动过快,造成煤尘飞扬,影响安全生产。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原煤仓倾角为5°时,原煤的流动速度较慢,堆积现象较为严重;而当倾角增加到15°时,原煤的流动速度明显加快,堆积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某火力发电厂在提高原煤仓倾角后,堵煤事件减少了50%,发电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3)原煤仓进出口的设计对堵煤现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若进出口设计不合理,如进口宽度过窄,出口高度过低,将导致原煤在进入和流出过程中受到阻碍,容易形成堵煤。据某火力发电厂统计,2018年该厂原煤仓因进出口设计不合理,全年发生堵煤事件8次,影响了发电效率。通过对进出口进行改造,将进口宽度扩大至1.5米,出口高度提高至4米,该厂堵煤事件在2019年减少至2次,发电效率得到有效保障。
1.3运行管理对堵煤的影响
(1)运行管理在预防和治理原煤仓堵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当的运行操作和管理措施往往是堵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某火力发电厂在2017年至2018年间,由于运行人员对原煤仓的检查和维护不足,导致原煤仓内堆积物长时间未清理,最终在2018年夏季高峰期发生了严重的堵煤事件,造成发电量损失达100万千瓦时。
(2)运行过程中,原煤的输送速度和频率对堵煤有直接影响。输送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导致堵煤。研究表明,当输送速度低于0.5米/秒时,原煤容易在输送带上堆积,形成堵点;而当输送速度超过2.5米/秒时,则可能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