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一章概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一、中国古代史上的辉煌贸易 汉代的“丝绸之路”(路线、贸易品、影响) 唐朝的繁荣贸易(贸易通道、贸易品、顺差) 宋朝贸易(发展唐朝外贸政策、贸易品、贸易通道转向水路) 元朝贸易(继续发展、陆路通道恢复、贸易品) 二、中国近代史上的闭关自守 明朝贸易(海禁、朝贡贸易、郑和七下西洋) 清朝贸易(1684康熙开海-18世纪中叶-1840鸦片战争-清朝灭亡) 三、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闭关锁国 四、1978年以来的对外贸易 第一阶段:外贸体制改革的探索时期 第二阶段:试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时期 第三阶段: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和稳步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以WTO规则为基础改革外贸体制时期 2012年 中国GDP:51.9万亿元 外贸依存度:47%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执教者:赵文军 第一节 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的国际贸易 15世纪前,整个国际贸易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按自愿交换原则进行,在自然经济中地位并不重要,各国之间、各洲之间的贸易处于不连续不稳定的状态。 二、地理大发现后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性商业行为,但各国的自然资源和固有生产技能差异仍是决定国际贸易流向的主要因素,各国主要出口本国特有的产品,进口本国不生产的产品,贸易方式表现为暴力控制下的殖民贸易。 三、工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 工业革命催生一个由西欧 、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 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并进口欧美制成品的国 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由生产技术差异而形成的生产成 本差异已成为决定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四、二战后的国际贸易 货物贸易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阶段:迅速发展期(二战结束-1973年) 第二阶段:缓慢发展甚至停滞期(1973-80年代中期) 第三阶段:恢复和快速发展期(80年代中期-90 年代初) 1948年以来世界出口贸易发展趋势 1960年 世界出口额1300亿美元; 世界GDP13496亿美元 2012年 世界出口额184010亿美元;世界GDP716664亿美元 1900年以来世界货物出口产品结构变化趋势图 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工业制品比重不断增加 国际服务和技术贸易高速发展 世界服务出口贸易发展情况 世界服务出口贸易发展情况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贸易流向 世界各经济体货物出口比重 世界各经济体货物进口比重 区域性自由贸易较快发展 下图为WTO成员平均MFN关税率 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贸易 深加工、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和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加快 自由贸易为主流,保护贸易仍然广泛存在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强化 电子数据交换成为主流的贸易方式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泛指国际间商品和服 务的交换,又称世界贸易。其内容在不断演变。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的总称。 区别与联系 进口(Import)和出口(Export)是一国(或地区)对 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注意并不是所有输入或输出国境的商品均列入进口或出口。 二、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国境与关境 国境指一个国家行使行政主权的领土范围,包括陆地、领水、领空和领海; 关境指实施同一海关法规和关税制度的境域,即一个 国家(或地区)有效行使海关主权的执法空间。 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指以货物通过国 境作为统计和划分进出口的标准,又称一般贸易体系。 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 System)指以货物通过关境作为统计和划分进出口的标准,又称特殊贸易体系。 三、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是指以金额表示 的在一定时期内的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规模,表示一国(或地区) 的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之和。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 一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有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和贸易平衡等三种表现形式。 国际贸易额概念专指世界各国以FOB价格(俗称离岸价) 计算的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指以不变价格 计算的对外贸易额,已剔除价格变动对贸易规模的影响, 以反映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