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督导计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品质督导计划
品质督导计划(一):督导整改计划
督导整改计划
2006年5月23-25日普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根据《中共中央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指标纲要》对我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全面、深入、细致的督导,科学、客观地评价了近三年来学校的发展情况。在肯定了办学成效的同时,督导评价小组对学校工作提出了以下整改建议:
1、 建议学校要加快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积极发挥校内学科专业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强势学科建设,加快市、区名师的培养进程。
2、 对学校已初步形成的五个年级系列主题活动,要加强各年级活动的衔接研究,反复实践,不断积累,滚动发展,以体现洵阳路小学德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的特征,以期形成洵阳路小学的校本德育课程。
3、 学校已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要进一步充实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的内容,不断完善学校教学研究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运作机制,为推进全区乃至全市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作贡献。 学校本着与时俱进、立足校本、真抓实干、落实整改的工作思路,分层面、设专题组织中层干部、党员、教研组、全体教师对督导评价报告进行充分的学习、研讨。并以部门为单位对相关工作进行复查,在实际工作中,强化整改意识,拿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一、做强做大“新基础教育” 品牌
这次督导既是对我校前三年工作的检查、评估,同时也是对我校进行素质教育实验校的评审,是一次“双评”。对学校前三年工作的自查自纠,帮助我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理清了学校发展的思路,制定了素质教育实验校的申报材料,即学校新五年的发展规划。其实,这份新规划是对04年9月我校所制定的“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建设方案的补充和深化,规划的题目就是“教育品质提升与学校整体转型的改革研究”。
“整体转型”体现为学校全部学科、全体教师都参与到“新基础教育”实验中、并能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学校德育整体改革、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进一步形成并得以发展、深化。 “教育品质的提升”是以项目引领的方式,通过七个实验项目提升学校生活中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通过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互动,形成优质教育的品牌,即品牌学校、品牌教研组、品牌教师、品牌学生、品牌活动
七个实验项目分别是:
1、 学校管理制度的品质提升与管理人员专业成长;
2、 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与特色学科综合发展;
3、 学校德育整体改革和班主任专业成长;
4、 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5、 小学数学教育的整体、系列课型研究与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6、 小学英语学科课型系列研究与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7、 学校社会功能的综合提升研究。
这些实验项目将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融合在一起,在学科教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加快市、区名师的培养进程;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又可以有力地推动强势学科的建设,形成品牌学科。
二、加强各年级活动的衔接研究
1、整合活动资源,促进学生体验成长
进一步构建学校少先队组织建设的立体化,“纵向”是少先队大、中、小队,通过不同规模和档次的组织教育,培养队员的组织观念;“横向”是不同内容和项目,可以自主选择的实践活动。将少先队的组织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重视主题教育项目建设,总结学校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传统主题教育的经验,汲取少先队传统教育、基础建设、雏鹰争章等教育活动的有益经验,大胆创新,打造品牌活动。
2、开展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成长需要与问题研究。
根据学生的童年生活(包括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分年级提出《洵阳路小学学生成长系列要求》,按要求策划并提出配套活动建议,包括“读书、服务、科技、礼仪、交往、安全、健康、卫生、环保、休闲”等十个方面。指导学生通过参与循序渐进的系列化的教育训练,把规范内化自己的素质,外化自己的行为。
3、深入开展各年级学生成长研究工作,形成符合年段特点的教育系列活动及评价原则。
1)围绕各年段学生成长角色特点和培养目标,研究年段学生在岗位建设、班级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策划好各年段学生活动,为学生成长体验建构平台。
内容
年级 成长角色 培养目标
一年级 成为小学生 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小岗位培养为抓手,培养岗位责任意识;加强游戏教育,学会既愉悦又安全的课间休息;抓住入学契机,加强对不良习惯的纠正。
二年级 集体的一员 以小干部培养为重点,实施岗位轮换和干部竞选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强化小队合作,强化互助精神,强化服务意识,形成荣誉与责任并重的小干部队伍。
三年级 勤动脑的主人 在班委策划管理下开展活动,能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会沟通协商;并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