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4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临床观察研究方案.doc

发布:2015-08-22约4.3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临床观察方案 一、研究背景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各类异质性的基础心脏病发展而来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增高。虽然近20年来在心力衰竭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确定了β受体阻滞剂、ACEI等能改善预后或症状的基础治疗药物,但目前看来现代的心衰治疗对预后的改善仍不能令人满意,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很高,尤其是进展至后期,患者单次住院时间长,再入院率高,为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住院花费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国外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心衰5年存活率为50%,40%的患者一年内会因心衰再次入院,有临床症状的患者5年存活率更与恶性肿瘤相近。 基础研究证实心肌重构是心衰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机制,而心肌重构又主要是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活动激活和紊乱的结果,其中又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起主要作用。启动这些病理生理机制本来是机体应对心肌损伤、持续性血压升高而产生的正常的应答反应,但长期和过度的反应就会造成心肌重构,后者又促进了神经内分泌的进一步激活,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衰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慢性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但包括有效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缓解症状;同时要求提高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心肌重构进一步加重,预防进展;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寿命。 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基础疾病和诱因导致血流动力学严重紊乱、内环境失衡、心肌应激损伤严重,严重影响心衰进展和预后。在心衰急性加重期间,在控制基础病因、纠正心衰诱因以及维持内环境稳定、治疗并发症的基础上,如何快速改善症状和体征,快速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缩短静脉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时间、住院时间,延长再次住院的时间间隔尤为重要。这与住院期间有效地保护心肌,改善应激造成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激活以及心肌重构、心肌细胞凋亡,缩短过度到慢性心衰维持治疗的时间关系密切。 目前,心衰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是根据血流动力学状态、微循环状态和内环境状态等单靶点药物联合使用,难以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能通过集束化心衰治疗,提高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有效率,快速改善心衰症状和体征,同时保护心肌,减轻其缺血缺氧损伤,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系统异常激活,抑制心肌重构及凋亡,为心衰维持治疗提供基础。 从中医角度认识,慢性心衰是由心阳气虚导致的本虚标实之证,参附注射液能优化心衰治疗的疗效,改善心衰预后是因其红参和附片组分能温补心阳,从根本上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推动、固摄和温煦功能,继而加强相关脏器肾、脾、肺的功能,共奏利水、强心、保存活力心肌细胞之功,从而促进心血管系统内环境恢复平衡,提高心衰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和有效性。 二、试验目的 通过以下观察,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综合疗效和安全性。 1、通过病例对照观察,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住院天数、住ICU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总费用的影响; 2、对慢性左心衰、右心衰或全心衰以及收缩性或舒张性患者的疗效; 3、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三、试验设计 1、试验类型:对照、开放和大样本病例观察。 2、对照方法:阳性对照。对照组采用优化的常规心衰治疗方案;研究组为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不同剂量的参附注射液。 3、观察样本量:样本量10例,参附组和对照组各5例。 四、入选标准 1、年龄在18至80周岁之间,男女不限。 2、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3、心功能级 五、排除标准 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可能妊娠的妇女; 2、由高血压急症、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疾病导致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3、凡能增加死亡率因素:如梗阻性心肌病、未修补的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肺栓塞、有明显感染者,以及没有控制高血压等,均不宜入选; 4、对本药物成分过敏患者。 六、诊断标准 (一)、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诊断标准 慢性心力衰竭的全面评估包括识别器质性心脏病、病因、诱发和加重因素、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存在与治疗和预后有关的其他共患疾病等。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诊断标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心功能急剧恶化的表现,包括以下任一条者: 1、血氧饱和度降低; 2、收缩压<115mmHg; 3、尿素氮>43mg/dl,肌酐>2.75mg/dl; 4、低钠血症; 5、心电图显示左心肥大; 6、射血分数降低; 7、目前治疗方案疗效不佳。 (二)、收缩性心衰:是由于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泵血减少的临床综合征,诊断标准: 1、有基础心脏病病史、症状和体征; 2、有或无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水肿)等心衰症状; 3、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40%。 (三)、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的心衰):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受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