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及名称ME300内燃机构造与设计.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代码及名称: ME 300 内燃机构造与设计
导师: 肖进、崔毅 学分:3 授课语言: 中文/英文
必修/选修: 开课时间:
必修 秋季/春季学期
授课方式: 先修课程:
1. 课堂学习 ME 200 工程热力学
2. 实验 ME 200 材料力学
考核方式: 课程专业要素
1. 课堂出席:10% 工程科学2 学分
2. 作业:10% 工程设计1 学分
3. 设计和报告:20%
4. 综合考试:60%
教材/参考书
汽车构造(上册)陈家瑞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内燃机设计,袁兆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J. B. Heywoo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ndamental, McGraw-Hill, 1988
课程描述:
本课程主要讲解内燃机的总体构造和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曲柄连杆机构、配气
机构的结构和设计;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系统、内燃机的润滑、冷却系统、汽油机点火系
统、内燃机起动系统的功能与结构,选配方法等。通过课堂讲授、操作实践,使学生基本
掌握现代内燃机的构造特点和设计方法。
课程培养目标[Related ME Program Outcomes in brackets]
1. 本课程在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各大系统或机构结构构造、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强化
构造课程专业知识与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培养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从而
充分调动学生对内燃机构造与设计课程专业知识体系学习的兴趣; (A3 )
2. 通过讲授内燃机构造与设计专业知识,启发学生从内燃机设计、内燃机原理的角度分
析问题,让学生从系统、全面的高度去学习内燃机的专业知识; (A5.1 、A5.3 、
A5.4 )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内燃机的基本设计理论和现代设计方法。为
从事相关专业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B2 、C2 )
相关课程培养目标标准:
A2. 机械原理
A3. 内燃机原理
撰写者: 肖进、崔毅 发布时间:2012 年11 月25 日
1
《内燃机构造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内燃机构造与设计
课程代码:ME300
学分/学时:3 学分/48 学时
开课学期:春/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
航空行业、环境及相关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工程热力学、材料力学
后续课程:内燃机原理现代内燃机技术 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
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见附表)
课程性质:内燃机构造与设计是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能
源动力类专业必修的主干、核心课。
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对发动机总体、各机构和各系统零部件的拆装实践,
了解内燃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思想以及内燃机的总体构造、各系统的功能和基
本结构,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内燃机动力学、主要零部件的结
构和计算方法以及辅助系统的配套与选择,并基本上了解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在内燃机设计中的应用,使学生基本掌握现代内燃
机的构造与设计方法。 (A5.1 、A5.2 、A5.3 、B2 、B4 、C2 )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实践、自学、作业、讨论等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内燃机的总体构造和设计总论 (理论授课6 学时)
内容:本章介绍内燃机的基本分类,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原
理,汽车发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