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人教七下生物第3单元2章学业质量评价03【七下生物阶段性测试卷】(原卷版).docx
七下生物第3单元第2章测试03
4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B)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果实的生长发育
D.植株的生长
2.水分进出绿色植物体的主要途径依次是(D)
A.气孔、导管、根毛B.导管、气孔、根毛
C.气孔、根毛、导管D.根毛、导管、气孔
3.(2024成都温江模拟)某种植物可以通过输导组织向叶片输送有毒物质防止昆虫啃食。龟甲(一种昆虫)能巧妙地选择食用部位,避免因毒液流出而中毒。据此推测,龟甲在取食时没有破坏的叶片结构是(B)
A.叶肉B.叶脉C.表皮D.气孔
4.植物体内发生的生理现象,如①水的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等,其中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是(D)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从同一株植物上剪下两根长势相近的枝条,进行如图2-Z-1所示的处理。将装置放在适宜条件下,数小时后发现甲装置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比乙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
A.甲、乙装置的不同之处是有无叶片
B.油层可以防止装置内水分蒸发
C.数小时后乙装置液面比甲低
D.实验说明水分可通过叶片散失
图2-Z-1
6.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C)
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7.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光合作用不论白天黑夜都可以进行,但无光时会减弱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二氧化碳和光
C.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8.(2023新疆)如图2-Z-2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
图2-Z-2
A.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B.④为隔水加热,小烧杯中的酒精变成绿色
C.本实验探究了光照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D.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9.北方地区部分居民过冬时,在自家修建的地窖中储存新鲜蔬菜。一个地窖密封较长时间后再次打开,进入前需先向地窖内通风,目的是(A)
A.增加地窖内氧气含量B.降低地窖内氧气含量
C.降低地窖内温度D.增加地窖内二氧化碳含量
10.BT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在自然状态下呈蓝色,遇到二氧化碳后先变绿色再变成黄色,阳光不会使其变色。在A、B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BTB溶液,分别用吸管吹入10次气体。再分别加入等量的金鱼藻,密封。A试
管放在光下,B试管用黑纸包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
确的是(C)
A.向试管吹气10次后,溶液最终变成黄色
B.一段时间后,A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
C.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D.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需要光
图2-Z-3
11.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火焰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如图2-Z-4)。分析实验现象,
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A)
A.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B.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种子萌发消耗有机物,释放能量
图2-Z-4
12.如图2-Z-5表示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条件下,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在0~A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B.光照强度为0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强度都为零
C.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
D.在A~B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相同
图2-Z-5
13.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两地温度条件差别如下表,其他光照、栽培方式等条件均相同。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夜间
A.甲地比乙地夜间温度相对低,甜瓜呼吸作用相对弱,糖分消耗少
B.乙地甜瓜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也强,比甲地甜瓜积累糖分多
C.乙地比甲地的昼夜温差小,甜瓜呼吸作用强,不积累糖分
D.甲地比乙地的甜瓜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
14.如图2-Z-6是人体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