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理高考考前练习题.doc

发布:2016-12-22约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6年地理高考考前“回炉”练习题1 说明:本试题以专题选题形式出现,侧重考前的“回炉”,比较集中在某些知识点,仅供参考。 区地理高考中心备考组 2006.5.30 一、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侧重等高线、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区位分析、区域特征等) 1.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16分) (1)图中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南而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 (2)现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两河距离最短的甲、乙之间? (3)现甲、丙间需修建一条铁路,请在图中用线条画出选线位置。 (4)若该地区位于510N、8.60W附近,试分析图中两河流的航运条件。 参考答案:(1)向西 向东(4分)(2)甲、乙之间距离较短,但等高线较密,地形起伏大,工程艰巨,不利于开挖运河。(4分)(3)图略(沿两条600米等高线中间)(2分)(4)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量丰富,无冰期;中下游流经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水流平稳,航运便利。(6分) 2.读某海底地形图,回答问题:(13分) (1)图示海域大部分为 海,属 洋。图中 地区为我国领土最南端。 (2)图示海域表现出的海底地形有深度不超过200米的 ,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的 。 (3)图中北部沿海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资源类型和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1)南海 太平洋 曾母暗沙(3分) (2)大陆架 大陆坡 (4分) (3)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6分) 3.读城市化进程演化模型图,回答问题:(18分) (1)城市区位比较优势中的地理条件有 、 、 等。 (2)图中的“城市病”主要指城市化速度太快过程中产生哪些问题? (3)城市周边地带进入城市化的要素和标志有哪些? 参考答案:(1)地形 气候 河流(6分) (2)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等(6分) (3)要素:随着大城市扩张需求,促使产业、人口聚集,形成经济增长新区,促进城市化 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6分) 4.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区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是什么? (2)因J,下处发展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此处发展工业限制条件是 。 (3)图中乙处在开发利用常规能源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什么?为什么? (4)图中所示区域经常出现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5)丙所在省区为北回归线穿过地区,区域内资源丰富,但过去对外输出困难较大,请分析这里对外输出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目前的解决措施有哪些? (6)图中所示区域以西约5~10个经度,以北约2~5个纬度的地区地形特征是什么?此区域能够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什么? 参考答案:(1)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此处地势起伏很大,落差大,而且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量也较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2)甲处有铁矿资源,成为发展钢铁工业的主导影响因素;地形起伏较大,对外交通不便。(3)酸雨。乙处开发的常规能源为煤炭资源,我国南方的煤炭含硫高,燃烧后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高,形成酸雨危害。(4)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段。(5)交通问题,丙地为我国云南省,虽距海较近,但属于内陆省区,地形又比较崎岖,因此对外交通极为不便。目前我国为打通云南的出海通道,修建了南昆铁路,可以直通广西沿海地区。(6)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高,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5.读下图,回答问题: (1)D点海拔是 米,C陡崖的相对高度最多不会超过 米。 (2)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的依据是 。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什么? (3)甲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 。 (4)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一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 (5)乙、丙分布发现了矿产,是否会一样,为什么? (6)甲镇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